为什么总是日本最先达成协议接受一个高价格呢?
答案是首先新日铁公司和三井物产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是相互持股和共同投资的关系;其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和澳洲两拓也早已被牢牢绑定,成为三井全球布局的其中一部分。
白益民指出,三井物产与淡水河谷在2002年4月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正式将合作关系扩展到铁矿石业务之外。2003年9月,三井物产出资收购了巴西淡水河谷的母公司Valepar公司15%的股份;此外,三井投资有力拓的Robe River、West Angelas铁矿山和Pannawonica矿山,与必和必拓经营有Mt.Newman、Yandi和Mt.Goldsworthy三座铁矿合资企业。
除三井物产以外,日本另外两家大财团住友和三菱财团,也同“两拓”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目前三井物产铁矿控股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年开采权益已超过4000万吨。
宝钢的日本血统
而宝钢在这场游戏中到底充当什么角色?
我的钢铁网近日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18日,全国主要城市建筑及板材库存已经达到1218.75万吨,同比增长了109%。库存居高不下,宝钢为何如此有信心豪赌涨价?
华创证券分析师黄抒雁指出,宝钢提价主要是由产品的供需关系决定,下游汽车家电等板块需求强劲,同时,成本推动价格上升,在铁矿石、焦炭2010年涨价的预期之下,宝钢价格提前上升,消化成本。但当记者提出,目前钢企的库存量并不支持涨价时,黄抒雁表示,库存是从2009年8、9月份就开始增长,不只钢铁,大宗商品的库存也在涨。
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企业的一分子参与铁矿石谈判,国内涨声一片的现状只会令中国定价权落于下风。
孙勇表示,宝钢的优势是冷轧钢,占有率有50%以上,并不代表其他的企业也可以跟风涨价。但事实上,武钢、鞍钢等众多钢厂也跟风上调各钢材品种价格,其中武钢的无取向硅钢的部分产品上调达500元-550元/吨。
据悉,宝钢目前99%的铁矿石均靠进口,而以其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自2004年以来在铁矿石谈判中就屡陷被动挨打局面。
其实不仅在铁矿石获取方面受制于人,宝钢在海运物流环节也有着三井血统。2004年3月,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与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签订采用30万吨级大型矿船承运宝钢巴西进口矿20年的长期运输协议,至2009年时,商船三井为宝钢每年承运1000万吨以上的铁矿石。
宝钢从出生的那天起,对三井技术、人才和物流的依赖就已盘根错节、深入骨髓。2005年,宝钢、新日铁和阿赛洛三家共同建成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65亿元,宝钢出资50%,新日铁38%,但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新日铁。
至2007年,三井物产与宝钢集团在国内共经营7个钢铁加工基地,并筹建山东、广东两家,宝钢在负责运营其中一基地的企业中持有75%的股份。虽然因为政策限制,宝钢享有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但三井的势力却不仅限于此。以无锡宝井为例,宝钢的投资比例是51%,但董事长是由三井物产委派;且宝钢集团至2009年6月30日的保证借款是由三井物产提供的保函担保等等不一而足。
“三井在中国控制宝钢,在韩国控制浦项制铁,在印度控制塔塔家族,在各地的布局都是通过与当地最大型企业合资合作,进行资本、产业、信息、流通等方面的嫁接,最终控制整个产业链。”白益民指出。
目前,中国缺失铁矿石定价权只是一个产业缩影,而如何向百年耕耘的日本财团学习“走出去”并实现产业链的通盘掌握,中国企业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