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罗莱家纺在深交所敲响了上市钟声,在资本整合的道路上又迈出关键一步。这是继维科、孚日等之后,家纺行业的又一张上市图谱。
上市征途一波三折
好事多磨。业内期盼已久的罗莱家纺终于在一波三折中上市成功。
据深交所信息显示,罗莱家纺总股本为14036.31万股,首度发行数量为3510万股,发行价格为27.16元/股,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34.64倍,其中首次上网定价公开发行的2808万股上市交易。
业内众多人士对罗莱上市表达了祝贺与期盼之情。很多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罗莱经过多年积累,已经成为家纺行业的领袖品牌,并且在终端表现最为优秀。许多后进品牌都把罗莱作为一个标杆进行追赶,而罗莱也为行业培育了一大批优秀设计师,客观上推动了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
上海罗莱家纺董事长助理王振回忆起上市征程时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上市就像一场马拉松,考验着企业的实力与耐力,好在罗莱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罗莱来说,熟悉上市规程、规则以及递交材料就花去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对业绩的追求更像一根绷紧的弦,须臾也不能放松。
罗莱的上市难度还在于,在上市之前,有种种猜测与传言。罗莱公司2006年底的一次股权转让一直备受外界质疑。当时公司股东顾庆生以500万元的低价转让了所持38.53%的股权,但是按照当时净资产价值,该笔股权对应价值为4785万元。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公允价值,引起外界纷纷猜测。
还有一点就是,罗莱公司关联交易现象比较普遍。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包装、销售、房屋租赁等很多环节都存在着关联交易的身影,这与公司家族企业的背景密不可分。虽然公司公告称,关联交易价格是公允的,但是关联交易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净利润的增加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公司在2006年11月全资收购销售公司之前,与罗莱控股的关联销售为公司2005年净利润增加94万元,为2006年净利润增加5.9万元。 而财务报表中,其他应收款项和其他应付款项数额较大,但公司未给予更加明细的报告和合理的解释,让关联交易的疑云弥漫不散。
种种不确定的因素,让罗莱在上市征途上感觉疲惫不堪。而罗莱近年来很少参与行业活动,甚至在业界权威媒体上也鲜有露脸,缺乏必要的话语权与“出声筒”。这尽管是一种主观因素,却在客观上推迟了上市进程。
尽管如此,罗莱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消除了种种不利因素,打破了各种传言与猜测。
谁也不能否认,罗莱在家纺行业属于领袖品牌,公司主营床上用品,产品包括套件、盖毯、床垫、被子、枕芯等11大类2000 多个品种。公司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是自有的“罗莱”品牌,代理着“SHERIDAN 雪瑞丹”、“SAINT MARC 尚玛可”等国际知名品牌。
罗莱相对稳定与成熟的内销网络,让许多企业艳羡不已,尽管他们穷追不舍也难以望其项背,同时这也促使罗莱将目光转移到国际,进行国际化战略部署,比如在意大利设置研发中心、与国际公司合作进行羊毛被采购等,而罗莱的每一届新品发布也非同寻常,均在业界产生震撼作用。
在家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罗莱家纺正在打造A股市场家纺行业第一股,使罗莱家纺俨然成了行业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而在持续竞争力上,罗莱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多品牌矩阵策略,以多元化品牌风格满足更广泛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效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坚持“加盟直营并行、加盟为主”的销售模式,以低成本、低投入实现渠道快速扩张同时提升对渠道的控制力以及品牌影响力和渗透力;拥有完整产供销系统,采用“小批量、多批次”柔性生产方式,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周期,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应变式产品供应。
丰富的终端经验让罗莱在市场上游刃有余,而不断创新的渠道变革也让同行难以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