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情况发生了逆转
需求萎缩导致了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已有产能和未批先建产能之间矛盾突出,板材的重复性建设等问题使政府不得不再次调控。
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3年内淘汰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中钢协数据显示,近年来增加的产能约70%未经国家核准。
“这次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力度明显比以前加大,这也表明国家下定了决心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联合金属网一位分析师表示,政策都是暂时性的,而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都是进展相当缓慢的工作,有可能还没治理完毕,需求又重回旺盛期,这将严重阻碍本阶段政策的推进。
而这次调控的重点与2004年不同,除了3年内不批建新项目外,还将为淘汰落后产能设计退出机制,解决如何减少落后产能的难题。同时,还面临着环保、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监管。
起草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对于目前钢铁业的现状,国务院也将调控产能过剩提上了日程。
上述工信部人士透露,除《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外,钢铁产业政策调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建产能增长过快;一个是淘汰落后产能。
据了解,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指导意见,由于关系到钢铁行业的投资领域,因此此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联合来出台,最终将在国务院层面形成文件对外宣布。而目前正在起草阶段。
而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则由工信部牵头起草。
上述工信部人士表示,此前利用节能减排来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但效果却不好,其中较大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退出机制来帮助落后产能退出。
瑞士美特投资分析师牛巍表示,此前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一直进展不大,原因在于钢铁是当地的税收支柱产业,也能解决就业问题,当地政府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起草的淘汰落后产能的指导意见,将建立一种退出机制,通过市场的作用来优胜劣汰,并合理处理好企业退出后的债务问题和职工利益问题。
而为了得到有效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的指导意见,也将上升到国务院层面形成文件发布。
对于出台时间,上述工信部人士表示:“当然是越早越好,这对于钢铁行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可以尽早地使钢铁行业朝着产业政策的方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