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流行又是什么?
有人定义说,流行表现的是文化与习惯的传播。所谓的“流行”都是有源头的,比如一些不合时宜的新兴事物,经过某些特殊的途径引起大家注意,后来很多人开始关注它,使用它,了解它。
所以,“流行”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它可以改变现在的生活习惯。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就是出现——流行——发展——普及的过程。
时尚界人士曾分析说,在流行的趋势中,一般会有两种人:一种是带动和改变流行的人;二是在后面永远吃灰的,跟在人屁股后面走。
经过时间、社会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一些旧的商品会在一部分能带动和改变流行的人群中盛行,因为追风,一时会成为小众的“时尚”。
流行的不一定时尚,时尚也不等于“流行”。那么,什么是时尚?
有人定义说,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在特定的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包括吃、穿、住、行。当然,时尚又区别于流行,时尚可以流行,但是范围比较有限,如果广为流行,还能算时尚吗?
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
正因为此,飞跃鞋、回力鞋、梅花牌运动衣、北冰洋汽水等这些老国货,曾经在国人日常的生活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媒体或其他的意外“推力”,再次唤醒了一些人的怀旧情节。
时尚也在轮回
南锣鼓巷凝聚起的国货新文化,让来自各地的游客会不由得驻足唏嘘,唏嘘时光的流逝。
8月3日,从武汉来北京的马女士,带着女儿刘郦萱刚参加完《星光大道》的舞蹈比赛,顺脚就逛到了南锣鼓巷里庞宽开的这家国货小店。
店面不大,各式老国货却琳琅满目,街上很稀罕的老牌梅花运动服也整齐地挂在架子上,熟悉的字样,熟悉的款式,曾经在运动场上的流行和时尚又闪回到眼前。
马女士一进门就欣喜不断,这些东西以前她基本上都见过,很熟悉。“这个白色的飞跃鞋,上学时,上体育课穿,那时还老用粉笔去刷,增白。”马女士牵着女儿仔细地看着,并告诉好奇的女儿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
“你看,这个是文具盒,我小时候用过。”生于1977年的马女士,曾在1980年代上学时用过这种窄窄的文具盒,盖子里面整齐地印着一排排乘法口诀。她问女儿:“好看吗?”
7岁的刘郦萱瞥了一眼,丝毫看不上眼:“难看死了!”
扮过美人鱼的女儿刘郦萱,忽然对一条上世纪80年代常放在家里鱼缸里的塑料小金鱼感起兴趣,爱不释手,非要妈妈花10块钱买给自己。“不贵,不贵嘛!妈妈买嘛!”
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美好记忆,有些美好记忆却会轮回着美好。时尚也在轮回,也在循环更替。时尚界常说,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一些追求时尚的青年,通过网络搜寻着自己心中的“时尚元素”——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时尚。
在豆瓣网、淘宝网上,追寻国货的年轻人,像一股潜流在网络上涌动。“上海哪儿能买到正版的飞跃鞋?”“西安哪儿能买到梅花运动服?”“北京哪儿能买到回力鞋?”……还有“海魂衫”小组,“国货回潮”小组,张贴着“各种国货”的图片,讨论着国货的品质,在每个讨论小组里,都有数千名的“发烧友”参与,一些“发烧友”还组织活动,走上街头集体展示自己的国货……
在北京王府井,天元利生体育商厦三层有一家回力鞋专柜。8月1日,带着儿子和媳妇前去买回力鞋的林先生发现,之前购买的一双高帮回力篮球鞋,这次涨了20多元钱。他还想买另一款老式回力鞋,断货。售货员提醒说:“那款已经不产了,你家里要有就别穿,收藏。”
据说,现在,有很多人正在回收,收藏这些鞋。
在追捧国货的人群里,70后、80后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网友说,看到这些鞋子,就能想起自己的少年或者是学生时代。
他们不愿遗忘过去的这些美好,或许也是不愿过早地与过去告别。
梳着短发的孙配配坐在南锣鼓巷的国货小店里,喝着汽水,说她以前做过杂志,2008年开店卖国货。之前,她一直就对国货很感兴趣,收集了很多,一般剩到最后一件,她就不卖了,自己留着。
这一段,网上流行起年轻人对国货的追捧。孙配配说,他们太晚了,她自己喜欢已经很久了。现在她家店里卖的国货,可能是在全国都是最全的。比如,有一款回力鞋厂家已经不生产了,只供给她一家,或许,只能在她这里能买得到。
孙配配不只是在卖国货,更是深爱着国货。从南锣鼓巷走出来,或许,很多人不经意间已爱上了老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