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金融危机对沙钢并非没有影响,只是没有伤筋动骨。
沈文荣的底气之一是其庞大的体量。“如果中国只有十家钢铁企业,全都过不去这个槛,我也会关掉;如果十家中只剩两家,我肯定在其中。”他微笑着说,“哪怕2009年,2010年每年亏损10个亿,我也能挺过去。要是连我都亏损了,我不相信还有多少人能赚钞票。真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经济也就崩溃了。”
内功
沙钢是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样本,数次宏观调控中,沈文荣曾逆势而上,扩大产能,最终都有惊无险过关。然而这一次,他不再盯住扩张。
危机提供了加强管控、温和“削藩”的可能。
从2006年开始,沙钢先后收购了江苏淮钢、永钢,河南永兴钢铁、常州鑫瑞特钢,获得产能达千万吨,除淮钢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余三家均为民营控股。
“我们收购的企业中,有的基础比较好,有的说穿了就是家族式企业,老子、儿子、兄弟姐妹、老婆都在里面,这种情况比较头疼。”沙钢一位匿名高管搓着手指说。中小民营企业钢铁企业往往存在关联交易,生产企业之外还有贸易公司、废钢公司,相互之间难免会“这个票开到那个票,这个帐开到那个帐”。收购之后,沙钢成了大股东,这些交易要割除,采购、销售都要统一到集团。
“市场向上走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靠在一起的动力不是特别强。能与我们合作的企业家,心态都比较开放,但他想得通,不一定公司里的亲戚朋友都想得通,有时在他面前嘀嘀咕咕一讲,可能会影响决策。”上文中的匿名高管谨慎。
然而,衰退浪潮的一个副产品是“小船靠大船”。
“如果不是让沙钢收购了,坦率讲,我们自己挺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河南永兴钢铁一位高管猛吸了一口烟。“下半年喊困难,困难都在资金上,有些项目搞到差不多了,可能就差那么一点点,但没有这点钱,企业那口气也就断了。地方领导经常到工地视察,但是叫他拿钱拿不出来,不可能财政拨款,只能动员银行。可银行贷款也是企业行为,那种时候靠我们自己融资办不到的,但沙钢出面担保,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在原料供应上,所收购企业铁矿石采购过去都是各自为战,借此机会沙钢将其整合到一起,在营销领域则组建了国贸公司。钢铁行业拥有庞大的现金流,沙钢还准备组建财务公司,集中调动资金。沈文荣的目标是大集团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为各企业组织销售,沙钢集团未来将从单一生产型企业转变为兼有生产、贸易、金融的综合型企业,但他也在拿捏其中的分寸,“也不能借大环境不好就收得太紧,把人家就变成一条生产线、一个生产车间,否则他们就没有动力和压力。国有企业之间重组,可能首先解决领导班子的问题,我们民营企业之间重组,关键要解决股东各方怎么保持积极性、灵活性的问题。”
整合主要在董事局指导下来完成,沙钢过去一年中强化了董事局的作用,这是沈自己主导的去“沈文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