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碳酸饮料失宠,“两乐”苦寻新方


[  联商报    更新时间:2009/7/1  ]    ★★★

        摘要:6月24日,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穆泰康(MuhtarKent)在乌鲁木齐出席了可口可乐新疆瓶装厂的开张仪式,穆泰康的现身令人疑惑。

   【慧聪食品工业网】

    6月24日,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穆泰康(MuhtarKent)在乌鲁木齐出席了可口可乐新疆瓶装厂的开张仪式,穆泰康的现身令人疑惑。新疆瓶装厂并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家瓶装厂,此前已经有37家;与今年3月份上海研发中心投入6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手笔相比,新疆瓶装厂加上刚开业的南昌瓶装厂,2.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也不算大,然而穆泰康还是来了。除了收购汇源碰壁,中国基本上对可口可乐不设防,在如今的世界,像中国这样能让穆泰康面带笑容的国家可不多。

    两天后的6月26日,百事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英徳在重庆宣布一家新工厂的开幕。两乐的掌门心里都明白,目前,可乐这种碳酸饮料在多国失宠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中草药配方都成了他们进行饮品改良的新方向。

    “两乐”失宠美国

    当可乐成为风靡全球的饮料时,两乐的烦恼便开始了。

    可口可乐中国区的官方网页上挂了一串可口可乐公司的严正声明,声明的背后表示这家世界最大的碳酸饮料公司又遭受了一连串发难。最新发难的是委内瑞拉,6月初,委内瑞拉卫生部宣布,停止在该国市场上销售“零度”可口可乐,原因是其所含的甜蜜素对人体有害。而在今年1月,可口可乐在英国销售的碳酸饮料中被检测出含有杀虫剂,含量是自来水或者沸水中含量的300倍。更早的2003年,印度宣布可口可乐和百事产品所含农药严重超标,南部一些地区甚至对两乐下了“逐客令”。

    然而更多的烦恼来自两乐的“大本营”美国。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两乐主打产品碳酸饮料逐渐被消费者所抛弃。事实上,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传出两大巨头在美国软饮料市场份额萎缩的消息。

    2008年报,可口可乐北美地区的饮料销量同比减少1%,销售额同比减少2%。2008年,百事则宣布裁员3300人,同时关闭6个工厂以节省成本。两乐的解释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环境恶化。然而快消行业本是一个较能抗风险的行业。事实上,可口可乐年报中的一些数据透露了其中的玄机,2008年,可口可乐的碳酸类饮料在北美地区销售量同比减少3%,但是非碳酸类饮料销售量同比增长5%,一增一减的数字表明,位列“垃圾食品”之一的碳酸饮料——可乐已经在美国市场失宠。而这也许是两乐烦恼的根源。

    碳饮与健康相悖

    美国是可乐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出抵制可乐声音的地方。2005年,美国公益科学中心(CenterforScienceinPublicInterest,下称“CSPI”)发布了新版的《液体糖果——软饮料如何伤害美国人的健康》,这份1998年第一次面世的报告里有这样一段话:喝下一瓶20盎司(1盎司=0.029升,20盎司约合0.58升)的碳酸饮料等于让身体增加了250卡路里的热量,要消耗掉这250卡路里的热量,一个135磅(1磅约合0.45公斤)的人要么在45分钟内连续行走3英里,要么剧烈地打上40分钟篮球,或者猛骑22分钟的自行车。如果什么也不做,那就等着肥胖吧。

    《液体糖果》的作者MichaelF.Jacobson博士详细论证了碳酸饮料与肥胖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美国碳酸饮料消费量大增的同时,肥胖症的发生率也大增。Jacobson博士在《液体糖果》中介绍,1971~1974年和1999~2002年两个时间段,美国青少年的肥胖率从6%激增至16%;成人方面也好不了多少,比较1976~1980年和1999~2002年两个时间段,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从15%增加到30%。
    至于骨质疏松与碳酸饮料之间的关系,根源在于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喝下越多的碳酸饮料,意味着牛奶的消费量越少,而牛奶含钙丰富。美国农业部的调查表明,1977~1978年,美国12~19岁女孩的每日牛奶消费量是10盎司,到了1994~1996年,每日牛奶消费量减少到6盎司,同一时期,碳酸饮料的日消费量则从6盎司上升到13盎司左右。

    事实上,与碳酸饮料联系在一起的并不仅仅只有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此外龋齿、肾结石等疾病也被证明与碳酸饮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反对碳酸饮料的声音越来越大,且出现了进一步的行动。CSPI建议,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对碳酸饮料征税来遏制消费量的进一步上升。阿肯色州对每罐碳酸饮料征收2美分的税,每年总税额达到4000万美元。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2004年,可口可乐宣布停止在美国的小学出售碳酸饮料。

    两乐的厄运并未止于美国,很快关注健康的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对可乐的声讨。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百事加快在华步伐追赶可口可乐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雅芳:陷“退货门”涉嫌传销遭调查...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