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依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央政府不得不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来扩内需促增长。而在国内消费不足短期内难以缓解的情况下,投资被普遍认为是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的重要手段。但令人惊讶的是,今年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据却显示,消费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主角”。
在最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公布的一季度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的数据中: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在6.1%中有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0个百分点,剩下的负0.2就是由外需负拉动。根据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消费对于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七成,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及消费的一半。
笔者担忧的是,一季度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的“倒挂”或将误导中央政府的决策。
从投资角度看,在一季度数据公布之前,不管是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还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明显地着眼于从供给方面来加大投资力度,政府投资始终占据着主导。因此,市场普遍预期,在“三驾马车”中,一季度投资理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是如今的数据却表明投资的贡献是下降的,这可能会使决策部门产生错觉,即认为投资力度可能还不够大,同时也将忽视投资项目中绝大部分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民营企业几无参与,甚至呈萎缩态势的事实。
从消费角度看,经济危机之下,失业风险增加,人们收入预期普遍下降,对消费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数据之前,国内关于中央将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传闻不断,并且都认为方案将偏向民生和消费。但是从一季度消费对GDP增长贡献超过七成的数据来看,中央政府好像没有必要再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了,这种判断与我国内需不足的现状是矛盾的。
我们应理性看待今年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要正确认识到我国的内需还是不足的。只有认识了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才能向拉动内需倾斜。这样,消费拉动才能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