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产业日益受宠
曾几何时,被热炒的高科技领域内的概念网站,一度成为风投资本的宠儿,但如今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悄然变化。由于网站寻求不到多元化盈利模式,加上受“网络泡沫经济”的影响,如今的风投对互联网、IT等高科技产业渐失耐心,开始把目光投向传统产业。服装和鞋业这两大产业被他们看成传统产业的两大“潜力股”。
风投机构们普遍认为,之所以把投资转向中国鞋、服行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因为,服装、鞋子不同于网络产品,人们可以不使用互联网、不看视频、不写博客,但一定要穿衣、走路,这是生活必需的。再者,由于目前很多优秀的传统企业还未引起风险投资的重视,介入成本暂时不高,风险也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率也远远高于其他高科技行业。
一位香港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泉州不少日用品生产企业的现状和特点非常适合风险投资。”他认为,泉州不少企业过去是以生产为主的纯加工型企业,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渠道,变成品牌企业,这跟做OEM的企业不同。在东莞、温州,资金对企业的发展作用并不明显,而泉州有自主品牌和渠道的企业,一些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大,具备很强的扩张能力,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会更具爆发力。
据业界人士透露,目前一些风投机构已经准备了雄厚的资金,欲在泉州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他们来讲,泉州企业不仅适合上市融资,也适合创业投资和私募投资等融资模式。在上市领域,泉州目前只有30多家上市企业,相比庞大的中小企业群,还有很多资源可以挖掘。
专家看法:
借助危机做强做大
“泉州民企的发展模式,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感受到的压力较小,而且可能利用这一次的机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上海盈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吴克忠曾在某论坛上大力举荐泉州企业的成长模式。他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有这三种模式:东莞模式,由于产品没有定价权,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温州模式,企业靠低成本赚钱,产品以低价格占领市场,现在将自己逼到了绝路;第三种便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泉州模式。(环球鞋网)
吴克忠说,泉州的大部分企业一开始都是做OEM的,在历经亚洲金融风暴后,一些企业纷纷意识到光做OEM的产品风险很大,便开始尝试把原来做OEM的产品,拿来国内拓展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典型如一些制鞋企业,他们原来是为阿迪达斯、耐克等世界品牌做代工的,后来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了。因此,在这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泉州企业有较好的抗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