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紧邻莱州湾的海边,有一片盐碱地。东营市中心就在这片盐碱地的西边,驱车前往只需约20分钟左右。
海风每天从这片盐碱地上空掠过,却不知美国杜邦公司对这片盐碱地已心仪数年。
在杜邦的规划里,这里将建成一座世界级的氯化法钛白粉工厂。但在项目签约后,一场逐渐升级“环保风暴”使得它的开工期一推再推,至今仍未能获得“准生证”。
外界的普遍质疑在于,杜邦东营钛白粉项目所采用的低品位钛矿是否会形成更多的污染源?深井灌注废液处理工艺是否存在污染隐患?
3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杜邦东营项目依然处在新一轮的环评进程中,但事情在2009年似乎已有了新的转机。在中国“保增长、扩内需”的当下,杜邦意图借得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春风,叩开东营项目的环保之门,以便从保持增长的中国市场获益。
杜邦公司全球董事长贺利得语气坚定,强调了他的信心,“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向中国政府官员、附近的居民解释为什么这个项目的技术是安全环保的。相信在这些沟通解释工作完成之后,我们肯定会得到许可证。”
但在新的环评通过之前,杜邦在东营项目上的押注还未到最后开盘的时刻。
市场驱动
金融风暴之下,全球钛白粉市场也是一片哀鸿遍野。
杜邦钛白科技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欧瑞克表示,在2008年10月份时钛白粉产业的整体需求与2007年同期相比还是基本持平的,但到11、12月,整个市场对钛白粉的需求就突然下降了30%至40%。
杜邦于年初称,将削减成本7.3亿美元和减少10亿美元运营资金。但这并没有妨碍东营钛白粉项目——杜邦选择在这项投资额为6.4亿美元甚至更多的项目上继续押注。
“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下滑当中,杜邦的日常管理和投资策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我们的东营项目仍然是杜邦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欧瑞克说。
东营项目的起源要追溯到7年前。
2002年,全球第一大钛白粉生产商杜邦瞄准了世界最大的钛白粉进口国中国,计划在东营建一座年产能达20万吨的钛白粉工厂。
钛白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等行业的白色颜料。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113.8万吨,近8年来以平均每年17.13%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亚太区8%的平均增长速度。
同时,由于毗邻胜利油田,钛白粉工厂还可利用其低廉的伴生气资源。另外,杜邦东营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南距广利港口约2.5公里。
对东营市而言,杜邦的投资将带来5亿元税收和600个就业岗位,这份吸引力不可谓不大。2005年11月,杜邦公司和东营市政府签订协议,项目很快进入筹划阶段。
但杜邦的强势已让国内同行滋生“狼来了”的恐惧。
目前,国内钛白粉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趋势。2007年,全国钛白粉总产能已达到120万吨左右,比2006年增长15%,超过了表观消费量的数据。但进口钛白粉依然占据着中高端市场,2007年全国共进口钛白粉27.6万吨。
中信锦州铁合金公司一位资深专家指出,“凭借技术、规模、成本优势,杜邦未来可能挤跨国内钛白产业,一统市场。”
在他看来,杜邦东营工厂计划使用钛精矿为原料成本低,仅为用高钛渣为原料的成本的1/3。同时,杜邦工厂的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和制造成本均十分低廉,还可就地销售省略海运运输费用,低销售成本扩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