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乘法效应
【背景】:创业板的推出,是否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资金分流?对此,权威人士给予了否定:因为创业板规模小、融资的额度也小,平均一个企业融资额度也就在一个亿左右。
《老板周刊》:大多数企业上市融资的目的,是为后继发展注入资金。但是,创业板的融资规模也就在几千万到一两个亿之间。对此,会不会有一些企业,觉得融资额度太小,而不愿意选择创业板?
黄各金:我觉得,这种情况肯定是存在的。很多泉州老板的观念一直难以改变,他们宁愿通过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获得融资,也不愿意出让股权融资。再加上创业板的融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可能就会有一些企业看不上眼。
但是,我觉得一旦确定要走资本市场这条路,老板就应该对资本市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民间借贷也好,银行贷款也好,对企业的融资来说,应该都只是“加法效应”。而上市,才是“乘法效应”。像第一次融资,不要求多,主要是为了进入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今后可以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多次融资,这是其他融资方式难以相比的。而且,现在是创业板,今后成长起来了,也可以进入到主板。
另外,企业要明白一点,上市解决的并不仅仅是融资的问题,更大的好处,还在于借助上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后继不断注入活力。我们为企业服务时,也碰到不少观念转不过弯来的,我们就会从打造百年老店出发,跟企业老板深入探讨,很多情况下,企业老板也都能接受。
做好两手准备
【背景】:早在2007年底,在国内服装界以独创的连锁经营模式著称的诺奇时装,就着手启动股份制改革。而在当时,诺奇的目标就很明确,冀望他日登陆创业板。而随着创业板启动日程表的日益临近,诺奇也把上市时间表定在了明年。
《老板周刊》:深交所的中小板,也很适合泉州的中小企业,而且从融资规模上来说,中小板可能会更有优势,现在又多了个创业板,泉州企业又该如何选择呢?
吕涌波:我接触过很多老板,都提到这个问题。泉州之前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大多数也是在中小板,上海主板的很少。确实,中小板也很符合泉州企业的自身条件。在过去,大部分的企业,上市辅导、准备工作等也都是按中小板的目标来设置和规范的。而事实上,目前明确要走创业板的泉州企业,并不是太多,大部分是倾向于中小板。
现在,多了个创业板出来,我觉得是给企业多了个机会,多了一个融资的平台。对企业来说,我觉得完全可以按照中小板的标准来规范,如果指标达得到,就争取上中小板。如果中小板排不上,还可以进入创业板。这是前有进步,后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