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工荒”
不过,在沈晖看来,机器替代人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对一般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但同时也增加了对技工的需求——“裁掉普工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再招聘一些能够操作和维护机器的技工。”
沈晖认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没有来得及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大量倒闭。而剩下来的多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而外部需求的减少也使得供应商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这不仅需要创新型人才,也增加了技能型员工的需求。比如南森,今年招人就减少了普工,而在结构上增加了技工的招聘数量。
“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使得技工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沈晖表示,由于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使得企业具有了挑选技工和熟练工的选择空间。
这一点在就业市场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广东省岭南教育集团执行董事贺惠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民办技校,集团下的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校企办学,同时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金融危机基本对学校的就业没有造成影响。
据其介绍,该校现代制造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玩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近两千人的毕业生大多已经达成就业意向。
记者在深圳市劳动力市场上了解到,需求缺口较大的职业包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标准化、计量、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保险业务人员,运输车辆装配工,机械设备维修工,以及制版印刷人员等等。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70%的岗位需要技能型劳动力,比去年上升了近5%。”深圳市劳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而广东省劳保厅的抽样调查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入粤农民工中,具有技能的占42.4%,比节前返乡的33.5%高出近9个百分点。而今年没有返粤的农民工大约有35万人,多数属于无技能农民工。
大学生的就业尴尬
“简历投了几个月了,但工作还没有着落。”李琳很是苦恼地蹲在深圳劳保局门前。李琳是合肥工业大学一名工科应届生。她说,多名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希望,能招到“拿过来就能用的人才”。
“即使金融危机,但是企业也还是需要招人。”3月20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广州亿光安防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周光对本报表示,今年该公司计划招数名制冷等方面的技工,但是面试了100多名,“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
杜表示,现在学校培养的人,要不就是学校培养的不是企业需要的,而且动手能力太差,心态又放得很高。“首先谈的就是工资以及工作的舒适度,而不是他能给企业创造什么价值。”
出席座谈会的广州仲衡保险公估公司的执行董事管仲华则举例,面试了一个学财务的大专生,在对一个公司进行资产评估时,对汽车是不是固定资产不知道,后来认为汽车有轮子可以动,就把其列为流动资产。
“不仅仅是实践能力差,而且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把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管表示,“企业培养一个应届生需要付出很多,所以企业宁愿高薪去挖一个别人培养好了的熟练工。”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目前把眼光投向了在政策夹缝中生存的民办技校。“民办技校有一个好处就是灵活性高,随时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安排专业、培养人才。而公立的技校相对死板,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钩。”杜周光表示,公司人力资源方面会和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不仅减少去人才市场花费的成本,还可以供求直接对口。
除了教学模式导致企业招不到需要的技工外,技工的流失也让企业头痛不已。东莞市那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企业主表示,他东莞的企业今年流失了十几名熟练工。“其中几个都是生产线上的主管或者班长,今年去了浙江,说是那边的工资要高,工作也好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