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认为发放消费券是顺应民心之举,对于低收入家庭这些在危机中最缺少安全感的人群来说,政府的“红包”更有着特别意义,深圳作为财力较雄厚地区,完全可以率先尝试。与此同时,《建议》也指出,发放消费券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刺激消费,但不能期望过高。
“诚然,任何刺激的效果都是有限的,但我们还是认为,有刺激比没有刺激要好”,一位参与撰写《建议》的人士说。
争议
与一般市民和起草建议者的热烈期盼不同,也有不少学者和官员们似乎不看好消费券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正在深圳的原国家财政部部长、社保基金理事长项怀诚在谈到深圳有意发放消费券一事时,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很多城市都有意向发放消费券,但他认为消费券终归是一种消费形式,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有的地方采取钓鱼的方式,比如发放500元旅游券,必须自己配合消费200元的现金,这样的做法,具体效果也很难评价”,他说。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华南与深港研究中心主任陈秀珍博士也认为,发放消费券对刺激消费意义不大,对于穷人来说,不会增加消费,更多情况是把省下来的钱存起来,而对于富人来说,几百元钱对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深圳目前更急迫的事情,应该是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实施减免税收、提供融资担保及相应的政策支持,帮助它们渡过难关。
深圳大学马春辉博士认为,作为中国出口额最高的城市,深圳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今年1月份深圳用电量同比大幅下降,从中就可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很多中小企业都已经没钱,融资渠道又不畅通,资金链面临断裂”,马春辉希望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拯救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使更多的人保住就业机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得知发放消费券的事情一时无法落实,郑敏瑜感到有些失望。她说,她更盼望政府能够解决老公的就业问题。然而她很清楚,以深圳现在的情况,就她老公印刷技师的就业岗位来说,求职难度会很大。“去年以来,仅我们熟悉的印刷公司,就已经倒闭了6家,整个行业都面临危机”,郑敏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