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珠三角
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国际石油公司,始终是中海油的战略目标。
但在1998年中国成品油供销体制形成后,中石油、中石化两强割据的格局已经形成。两大集团完全掌握了——社会炼油厂和社会加油站的原油、成品油供应,并进而控制了全国市场的成品油市场:中石油在长城以北的省份拥有绝对优势,中石化则掌控长城以南各省。
据了解,为了避开两大集团的锋芒,中海油已经拟定了“两洲一湾”的成品油市场发展规划。即,以河北中捷石化为支点,拓展环渤海湾各省成品油市场;以宁波大榭、和邦化学为支点,拓展长江三角洲市场;以惠州炼油项目为支点,在珠江三角洲拓展。
由于河北中捷石化、宁波大榭、和邦化学炼油能力较小,扩建产能尚需时日,因此,中海油将进军成品油市场的突破口放在珠三角。
即将投产的惠州炼油一期项目拥有1200万吨/年一次加工能力,是国内最大的炼油厂之一;2008年中海油还启动了惠州炼油二期项目。建成后,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将拥有200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成为华南地区第二大成品油供应商。排名第一的中石化,在该地区的总炼油能力也在2000-3000万吨之间。
“珠三角是我们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大型炼厂现在只有茂名、广州两座,中石油、中石化每年都要北油南运或者是海外进口油,所以,我们在这里建炼厂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而且由于运输距离短,所以我们的成本比较便宜。”刁国涛年初表示。
“我们批发、零售两块经营牌照俱全,为什么要限制自己的发展呢?”前述中海油总部官员称。在零售终端——加油站的布局,中海油已有明确计划。
“惠州炼油厂投产后,根据中海油在广东市场的成品油供应量,我们计划在广东省内建设300个加油站,每个加油站年销售3600吨。目前,我们仅在惠州已拥有30余座加油站。”上述中海炼化人士表示。
在中石化、中石油的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珠三角,中海油的介入势必引发激烈竞争。
据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介绍,在广东的成品油批发市场上,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占据95%的市场,而约6000家加油站中,“我们去年中的调查显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油BP,大概控制了45%,其余才是中海油和社会的。”其还指出,受金融海啸的影响,2009年,广东对成品油的需求将有所回落。
“蛋糕变小了,多一个进来争吃,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姚达明对本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