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的市场策略,激活营销活力
在市场策略上,美的也采取了相对灵活的策略:设立国内事业部和国际事业部,有效激活了营销单元的活力,使营销决策更加扁平,更灵活快捷准确地把握和应对市场,从而使美的空调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进一步的市场进攻性。
特别是在国内销售方面,美的在有效整合经销商资源上更胜一筹。美的的渠道变革,并在格力渠道变革中的代理商+公司,再加入职业经理人,这对于家电企业是新的创举。如果格力的渠道模式,是整合厂商的利益,并形成共同体,那么美的变革,就已经整合代理商+公司+职业经理人的三方利益,把三方捆绑在一起,同时做到有效整合三方的资源,避免可能出现的厂商之间互相扯皮的现象,形成各司其责,互相弥补的作用。
海外出口市场,美的占据主导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08年11月份单月全球市场萎缩,更是对中国空调行业带来灾难性打击,众多空调厂家在11月份的单月出口量同比都下跌了50%以上。根据调研机构产业在线的数据,11月格力出口量仅为11万台;美的出口量是20万台;海尔出口量仅为3万台;志高出口量为5万台。中国空调当月整体出口量仅为106.6万台,而美的占据了主导地位。
如果说在国内美的是主打变频空调来与格力争夺霸权的话,在海外市场上,美的的大手笔也更让人吃惊了。
2008年,格力的来自GE的200万台空调订单被美的拿走,而业内人士指出,200万台对于海外市场OEM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一个单可能就影响一家企业当年在行业中的地位。
另外,08年7月2日,美的电器与开利组建佛山市美的开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出资1.2亿元,控股60%,开利在合资公司40%的参股。美的与开利签订了排他性协议,也就是说,美的包揽了开利这家全球最大的空调供应商的所有在华采购。据了解,2007年开利在中国家用空调的采购量为100多万台。而在此前,开利却是格力的采购大户。
申银万国家电分析师付娟表示,“目前全球80%的空调都产自中国,对于海外的OEM订单来说,国内几家大的空调企业已经有能力对订单精挑细选。”与此同时,主流的大客户也成为几家空调企业竞争的目标。
美的空调的强势,也使得格力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岌岌可危。
空调霸主花落谁家?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空调行业的霸主争夺战,从一开始就是硝烟弥漫,而今,2009年也过去了六分之一,但这场争斗还远没有停歇的迹象,目前我们只能从一些数据上窥见一鳞半爪:2008年8月底,证监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格力电器上半年的销量增长21%,而美的电器也有14%的增长;据平安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格力占市场总份额(出口+内销)的20.08%,而美的已经达到18.06%的市场占比。另外,相对于格力萎缩的海外市场,美的目前已初步确定了2009年的600万台的订单。
但笔者认为,不管谁是空调行业的领导者,成为空调霸主,都要尽到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因为既然被称为霸主,并不是为了称呼出来更加好听,而是要带领这个行业走得更远,步入辉煌。
纵观格力在这几年所做的事情,并没有完全做到领导者所应该做的。格力的对经销商的把控不严,导致窜货现象严重,甚至还有“卷逃门”的出现,实在是有损于格力领导者的品牌;多达7000余的终端良莠不齐,过于注重数量,而终端形象并没有大的提升;在强调核心经销商的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大多数普通经销商的利益,内部争斗不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格力最终没能扛起变频的大旗,而把保持霸主地位的宝押在了不能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低能效比的普通定速空调之上,巨量的库存使格力作茧自缚,虽然现今在大张旗鼓地与大金空调合作,欲在变频有所作为,但不知是不是亡羊补牢。因为作为领导者不仅要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而且要带领行业朝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发展,只顾着自己能够在空调行业这个蛋糕上能切多大一块,而不是带领同行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当遇到强势的挑战者的时候,格力的霸主地位就会岌岌可危。
与之相反的是,美的空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空调霸主的宝座发起了猛烈进攻:掌握变频核心技术,攻克配件通用的难关,高调推出十数款变频空调,价格段涵盖高中低端,而且,美的不同于海信的把变频空调作为暴利工具的做法,全力主推代表空调发展方向的变频技术,而且放弃了“变频=高价”的惯例,为变频空调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了价格的桎梏。相对于霸主格力在变频上的无视和变频倡导者海信的不作为,美的当仁不让地接过了变频空调领导者的旗帜。另外,美的还用更先进和牢固的厂、商、职业经理人三方利益共同体,保证了营销的最佳效果。
2009,既是空调的“变频年”,也是空调“频变年”。那么空调霸主究竟花落谁家,格力?还是美的?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