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E Monitor公 司 创 办 人NourielRoubini最近表示,如果根据季节性调整基准按季度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则其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将接近于零 (如果不是负增长),该言论已成为讨论的热点。Roubini也指出,发电量和采购经理指数大幅下滑,显示中国已经进入衰退边缘。就此而言,许多投资者已经注意到,2008年第四季度6.8%的增长率掩盖了2008年底的经济放缓速度。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何在此增长速度下,工业生产、电力消耗、汽车销售和公司盈利仍然出现大幅下跌。同时,投资者也难以理解为何2008年零售销售表现强劲,但仍出现负财富效应、工资增长放缓和家庭存款大幅上升等现象。
劳动力市场问题
随着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投资者对失业率上升危害社会稳定的忧虑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媒体报道,2008年有超过1000万外来工失业,而2009年预期将有超过600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曾出现大规模失业和劳动力市场混乱的情况,1997年至2003年期间,国有企业重组也导致将近4000万人失业。
在这段期间,社会不满情绪升温,但并没有影响社会的整体稳定。而私有企业的快速增长有助于抵消国有部门的失业压力,这成为当时舒缓社会情绪的一个因素。在目前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失业压力最大的是中国外来工,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外来工可能会选择回到农村工作。随着财政刺激计划的推出,建筑行业的新增职位也应有助吸纳部分失业工人。
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政府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问题上做出快速而果断的行动。除推出公共建设工程项目外,政府也可能出台旨在扩大社会安全网的新措施,特别是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不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此,国务院最近通过计划,将在2011年前投入1230亿美元,用于推动全民医疗保障基本制度的建立。
刺激消费
中国大多数经济数据基于按年比较的事实表明,未来数月大多数数据仍将表现平平。中国政府正动用财政及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并可能将在2009年下半年初见成效。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的政府拥有同样的能力集中资源及政治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大多数中国刺激经济资金将用于推动投资,这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铁路、公路、桥梁及电站将提振钢铁及水泥等主要行业的需求,并创造就业机会,抵消制造业裁员的影响。
在当前的过渡期,经济复苏的最终情况和时间是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而最令人忧虑的是企业缺乏透明度。中期而言,外部环境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最不明朗因素。出口将一直低迷,直至全球消费者重拾消费信心。
为了维持长期稳定增长,中国必须促进内需,这是经济增长结构性薄弱环节。中国必须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及解决缺乏社会安全信心问题(这是中国高储蓄率背后存在的问题)来拉动内需。中国多年来一直为该目标而努力,但可能目前的经济下滑将为实际支出及真正的进步提供推动力。
在出访欧洲行程中,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持经济今年8%的增长,并重申改善社会福利的承诺。为此,国务院最近批准在2011年前支出1230亿美元用于建设基本医疗保障系统。在最近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保持今年经济增长在“约8%水平”,并暗示可能动用国家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实现这一目标。扩大社会安全网和消费刺激措施将是政府刺激经济工作的下一个重点。
面对疲软的经济数据,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将把经济从依赖投资及出口重新调整为依赖国内消费,并将为未来数年带来更具持续增长能力的前景保持乐观。
(作者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