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前风流成性
现年73岁的倪匡,年前曾在访问中自诩45岁前风流成性,还不讳言年轻时多“姘头”。
说到姘头,想起《蔡澜谈倪匡》中,蔡澜说到倪匡在美国定居时的一个故事。话说焦姣和曾江到三藩市去看倪匡。凑巧发现两人住在同一条街,只是一个住在街头,一个住在街尾。焦姣和曾江开车来到倪匡住处,只见是座两层楼建筑物,有个小花园,这就是倪匡的新天地。说时迟那时快,迎面走过来的那个人不是倪匡是谁?焦姣跳下车,走到倪匡身后,拦腰一抱。倪匡给一个女人那么一抱,吓得灵魂出窍,他一转过头来,看到焦姣。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我的姘头。”倪匡大叫,“好在是曾江的姘头!”
蔡澜感叹倪匡反应之快,令人俯首称臣,不过让读者感叹的还有倪匡的姘头真的这么多么?
老来收心 家庭稳定
倪匡固然风流,但家庭却很稳定,他和夫人李果珍相识在香港的专科学校,1959年结为夫妻。两人的相识相恋也颇为传奇——李果珍和倪匡同学的时候,倪匡已经开始在报上写稿了。李果珍不知怎的,看了稿,就知道一定是这位同学的笔名。结果,两个人在巴士站开始说话,拍拖不久就结婚。两夫妻年轻时吵吵闹闹,到老了倒有些“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味道,儿子倪震“偷食张茆”事件爆发的时候,他们老两口正在日本度假。谈及这场40年的婚姻,倪匡后来和黄霑电话聊天,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们实在是有福的人!试想我多荒唐胡闹,居然还有那么可爱的老婆!”
金庸
三次婚姻
一个暗恋
金庸的爱情与婚姻外界一直讳莫如深,显得更为神秘。不过,晚年的金庸接受采访时简单谈到过家庭生活。金庸能说出的情史,大致归结为三次婚姻和一次暗恋,其中唯有对大明星夏梦的暗恋为金庸的爱情点染上绯红的色彩。
读者也将与金庸有关的这四个女人比作他小说中女主人公:杜小姐,活泼幽默,聪明善辩,十足一个小黄蓉;朱小姐性格刚毅,清高孤傲,有点像木婉清和霍青桐;林小姐则温婉可人,柔情似水,表面是小昭,实质是成竹在胸的赵敏;夏梦自然就是小龙女,仙子一般的人物,只适合暗恋。
第一次婚姻 “妻子背叛了我”
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两人的爱情萌芽于1947年的杭州,那时金庸在杭州《东南日报》工作,因主编幽默副刊与杜的弟弟杜冶秋认识,在登门拜访杜家时邂逅了时年十七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在上海举办婚礼。
婚后的杜小姐随金庸来到香港,在这里,不会说粤语的她与这个城市很隔膜,金庸则因为编辑工作,昼夜忙碌,让年轻的妻子独守空房。他们的婚姻最终解体,还有一传闻是杜冶芬有了外遇。对这个问题,金庸一直沉默,直到74岁时他对记者说:“现在不怕讲,我第一任太太 Betrayed(背叛)了我 。”
他在《大公报》、《新晚报》时的同事罗孚记得,他们那时住在湾仔, 这位太太人长得挺美艳,人称“杜四娘”。 杜的弟弟杜冶秋则回忆说:“有些报纸说查、杜分离是因为查欲求职‘外交官’遭妻子反对,迫不得已才分手的,实际上是无稽之谈。”他认为他们“后来离婚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爱尚且存在不足’。”
第二次婚姻 金庸有了婚外情
1956年,金庸与第二任夫人朱玫走进了婚姻。这一年,朱玫21岁,是位事业型知识女性。1959年,金庸夫妇合作创办了《明报》,金庸任主编。开始时,《明报》销量不尽如人意,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而且他们的四个孩子相继出世,处境更为艰难。到1970年,金庸已经写完14部长、短篇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风靡一时,《明报》也发展成香港畅销的大报。
然而,随着事业的逐渐壮大,他们的婚姻开始出现问题:金庸个性是外柔内刚,不会轻易改变,而朱玫也是个要强的人,两人经常以“刚”对“刚”,很快便由意见不合发展到感情伤害。
而在此时,金庸在报社附近的一家餐厅邂逅了女服务生,对她产生好感,从此一日千里,在跑马地共筑爱巢,终被朱玫发现,婚姻结束。朱玫也提出自己的要求:一份财产补偿;金庸与以后任何女人都不能再有孩子。
金庸曾经在节目中脸带愧色地说过:我对不起朱玫,我作为丈夫并不成功,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