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不贬之因
从美国的角度看,支持美元走强的经济基本面已经遭到破坏。
首先,经济疲软之下,美国每月的贸易赤字依然为500亿美元左右。当泡沫破灭,贸易赤字本应迅速缩小。持续不变的贸易赤字对美元是一个负面因素。
第二,基于美元的资产回报率非常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账率为1.7倍,远高于其他市场平均1.3倍的水平。相比其历史平均水平(2倍),标准普尔500指数15%的“折扣”对于补偿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可能是不够的。在1972年至1982年的熊市中,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账率平均是1.3倍;在1932年-1952年间,这一数值为1.1倍。美国股市的魅力既不如自身以往,也不及其他市场。在固定收益方面,短期利率全面逼近于零。十年国债利率只有2.6%。实际上,国债市场很可能是一个大泡沫,因为恐慌推动资金涌入这个市场。2009年,当美国金融机构纷纷减计资产时,也许只有“问题资产”才会有些许吸引力。但是,这个市场不会大到可以抵消美国股市和债市魅力的消散。
第三,美国的财政赤字将会上升。除了拯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美国联邦政府还将出现1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奥巴马当局甫一执政,国债就会如洪水般涌入市场。美国本土的钱不足以支撑这个市场。它们需要吸引外国资金,这将对美元的强势形成压力。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财政和贸易呈现“双赤字”,不过,美元比较强势。这是因为当时较高的利率支持了美元的强势。那时,美联储将联邦利率提高到两位数以抗击通胀。相比之下,现在,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同时,“双赤字”将导致美元在2009年出现疲软。实际上,我认为,美元在两年内将创新低,也就是说,美元指数将跌破71。
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走势。明显地,中国遇到了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它庞大的出口部门在过去三年里出现赢利困难。需求锐减使大量的出口企业倒闭。这个经济体正在感受切肤之痛。同时,中国房地产业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房地产商期待价格和销售量上升。但真实情况是,价格可能需要下跌30%-50%,才能使存货出清。因此,除非美元改变走向,否则人民币必然下行。这就是我先花大篇幅阐述美元走向的原因。
当然,经济走势并不总是由市场决定的。即便是暂时的,中国政府仍有能力干预汇率走势。中国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果它希望汇率稳定,它有足够的储备,并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抵消市场调整的影响。因此,了解政府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政府1994年以来一直表现出硬通货的偏好,至少是相对美元如此。1994年,中国取消了汇率双轨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8.9元人民币。在1997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升值至8.3元。接着,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拒绝人民币贬值。当时,中国政府称,人民币贬值会引发另一轮竞争性贬值,最终将伤及中国经济。直到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一直维持8.3元。在政治压力和市场压力下,中国政府决定人民币逐步升值至1美元兑6.8元人民币。三个月前,当出口部门的问题爆发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上升趋势中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