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易贸资讯的数据显示,由于9、10月份全国成品油消费量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下降,11月份全国原油加工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2.3%,主要炼油企业开工率在连续5周下降后,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69.23%。
“今年,国内成品油产量约为1.8亿吨。其中,中石油生产了8000万吨,余下的由中石化旗下炼厂生产;但北方市场(中石油的销售范围)消化不了8000万吨成品油,有约25%(2000万吨)成品油需要销售到南方市场(中石化的销售范围)。”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说。
在长城以南的中石化传统市场中,中石油拥有的加油站数量较少,其主要采用批发模式,向社会加油站批发成品油,而社会加油站的销售价格往往随行就市。
若中石油在北方市场无法消化的2000万吨成品油,最终进入南方市场的社会加油站,势必对中石化的市场体系形成冲击。显然,这是双方都不愿见到的。
而且,在上述中国石化协会人士看来,“成品油市场的混乱,会扰乱两大集团整体的生产安排,而这关系到两大集团来年的原油、炼油、化工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计划。因此,两大集团会十分关注这件事。”
事实上,此前已有类似教训。2002年前后,国际油价尚处在20美元/桶附近时,为确保集团内其他板块的开工率,中石油和中石化曾有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当时,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了争夺南方市场,一方面高价收购社会加油站,另一方面大打价格战。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体系因此被冲乱。”前述中国石化协会人士回忆说。
2003年,在国际油价攀升至30美元/桶以上后,在政府的协调下,两大集团放弃从前的竞争策略,开始联手保价,收紧了对社会加油站的批发量。
如今,在钟健看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很可能还会采用这种策略,以维持他们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此前,两大集团已多次表示,不会进一步下调旗下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价格。
“但我不看好这种价格联盟。现在,市场供应十分充沛,两大集团联手保价,也不一定会取得预想效果,也不可能持久,因为他们的库存必须要消化。”钟健说。在他看来,“倒是地炼及社会加油站,有可能借机高位出货,以实现成品油库存的加速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