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
首先,重新审视和思考品牌对象,发现实际的消费群体与安踏原先消费群体相左。JWT首先通过覆盖中国10个城市的大范围焦点小组访谈以及深度问卷调查,经过三个多月,发现安踏原来锁定的目标群体,与实际中的消费群体并不是很一致。
其次,实际消费群体透视。发现这是一群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年轻人——是不堪学业压力的高中生,是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的大学生,是在职场底层努力打拼,渴望出人头地的职场新人。他们都是草根一族,非主流的社会群体,非精英族群的基层大众,他们是所有人群中的大多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命运的恩宠,没有天生的才能,希望靠着自身的努力,以执著的拼搏精神,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显然,这群人是极有鲜活的生命力。
以前只以简单的年龄细分的、模糊的品牌对象渐次清晰起来,于是,安踏毫不犹豫地锁定草根族,决心来实现与自己的目标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品牌核心价值和企业使命
基于品牌对象的明确,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品牌对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现了“草根精神”就是这一群体的核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显赫的背景,但内心充满希望,积极向上,不懈努力,即使一次次的失败,也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发现: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找一个渠道来释放自己,在那里有一个目标可以去赢取,那里允许任何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张扬――这个渠道就是运动。这种草根精神的核心是与不断超越、不断改善、提升自己的能力与表现的体育运动精神是一致的。而且与中国人所崇尚的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东方文化精神又是一脉相承。所以说,草根精神具有广泛的人群基础,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终于,找到了品牌对象与产品和社会的主流文化之间的联系点和结合点。故此,安踏的品牌核心价值主张——“永不止步”,便由此诞生。
安踏为草根族“造梦”,帮他们“圆梦”之旅开始了。于是乎,“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成了安踏的企业使命,确立安踏一反国际大牌强调自我,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而直接进入基层大众的东方文化所包容的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和草根形象的品牌战略。
突破点与传播力
米尔顿-科特勒说:“品牌必须在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中、工作中、购物过程中或者媒体观赏中,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安踏公司提出了“CBA草根计划”围绕“草根精神英雄”的核心草根文化,展开了安踏“永不止步”的品牌文化与草根亲密接触与沟通的品牌整合传播运动。安踏2006CBA草根计划由圆梦CBA-2006安踏KO街球赛、安踏选秀CBA训练营和圆梦CBA-2006安踏KO街球赛总决赛暨球迷嘉年华等三部分组成。
2006年7月15日开始,在中国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12个城市举行了CBA2006KO街头篮球赛,这个中国最大规模的街头篮球赛吸引了超过2万余人的球迷;规定比赛最终的优胜者不但可以参加CBA新赛季比赛项目中来,他们还可以实现从草根到球星的梦想。此外还有5月份的安踏极限运动进校园的活动,吸引了北京广州成都三地十余所大学的学子感受极限和挑战自我的魅力。
借奥运夯实专业化
奥运在即,全世界的眼球聚焦中国。
2007年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安踏公司吹响了全面启动奥运战略的号角。奥运广告宣传系列之《宣言篇》率先在CCTV1、CCTV2、CCTV3、CCTV5、CCTV8、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媒体密集投放,同时大放网络江湖“英雄帖”,“风雨再添”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一并兵戈纵横。据悉安踏将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等奥运广告全方位诠解“永不止步”的品牌精神,冲刺奥运!
检索安踏发展史,不难发现安踏是一直踩着运动的鼓点,积极参与(全球品牌网)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5年赞助体育赛事开始,到2000年悉尼奥运、2002的世界杯、2004年的雅典奥运、2006多哈亚运会、以至现在行将“开拔”的2008年奥运等顶级体育活动,安踏无不借势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首先,不惜重金,打造体育明星代言品牌的阵容。孔令辉(乒乓球/1999)、巴特尔(篮球/2002)、王皓(乒乓球/2004)、冯坤(排球/2004)、王博(篮球/2005)、李高波(竞走/2007)、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