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的多是小而散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未受波及
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目前日子比较好过
“中国每出口的4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福建。”福建的制鞋业,与广东、浙江三足鼎立。目前福建省有鞋企4000多家,规模以上的近1200家,从业人员过百万。
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成本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外向型企业日子难过,鞋企更是首当其冲。据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1至9月,福建省鞋类出口金额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3%,增速放缓。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除外资企业鞋出口数量保持增长,国有和民营企业鞋类出口总量均下降。
在中央到地方接连出台的政策扶持下,福建鞋企一方面用足用好政策,一方面强筋健骨,有效应对“寒流”!
龙头企业:强筋健骨,迎接挑战
在制鞋业集中的泉州市和莆田市,时有鞋企关门停产的消息,但半年下来一盘点,倒闭的多是小而散、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并没有被波及。
产品结构多元化、营销市场多元化、营销方式多元化等三大特点,使规模以上企业在此次应对中,回旋余地较大。产值超亿元的30多家福建鞋企,更是在国际贸易磨擦的历练中,积累了经验,在应对上有了一定的提前量。
以“永不止步”为核心理念的运动鞋企安踏公司,发挥品牌作用,手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今年前三个季度,订单增加三成,今年的平均利润仍保持在30%以上。
泉州石狮的富贵鸟鞋业,六成市场在国外。董事长林和平介绍,西欧市场以高档女鞋为主,俄罗斯市场以自营品牌为主,这两招棋,是近年在国际反倾销战中逼出来的,此次却帮助企业规避了市场动荡。今年的外销量同比增长了10%。今年,富贵鸟新建了两个厂房,9月从意大利进口了10条流水线。他说,企业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消化成本。
泉州晋江的不少鞋企及时调整出口结构,原来大多接美国单、以美元结算,现在逐步转向出口欧洲、调向以欧元结算的国家,对欧盟出口增长了220%。虽然出口的批量、总数有减少,但平均价格反而提升了10%以上,出口鞋的单价提升了13.4%。
来闽参加研讨会的浙江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云教授说:“我在泉州走访,企业家不谈如何‘过冬’,跟我谈如何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泉州不少大企业都持这一看法。他们一边“抗震”,一边积蓄新的能量。今年1至9月,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机会,晋江先后有31家企业购买国外先进设备,金额达25.5亿元,大大降低了更新换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