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并购还不是时候
备受金融界推崇的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说,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现如今,金融市场一片哀号,精明的投资者是不是到了可以“贪婪”的时候?
“我还是比较保守一点,”马化腾保持一贯的慎重。他形象地说,看到机会后,可以先尝试着跨出一个虚步,看看脚下是不是比较稳实,如果是,再大步走出去。“一个企业不进则退,但进得太快,也会退得更快。”
或许正是受这样的思路影响,尽管手握22.6亿元现金储备,腾讯仍然鲜有“并购”。马化腾告诉记者,腾讯尝试着跟很多家企业接触,但是目前为止,很多企业依然拥有相当多的资金支持,“还不至于倒下去,我没有看到太大的机会”。
人才争夺应有底线
经济不景气,一些企业忙着裁员过冬,另一些企业却忙着储备人才,这也使得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挖角大战”愈演愈烈。
就在腾讯庆祝十周年之际,一条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腾讯公司证实已经起诉涉嫌集体跳槽至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15名员工,原因是他们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 腾讯方面称,公司与这15名前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依法规定了竞业禁止条款和保密条款,并发放了相应的津贴和补偿,也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培训,并将相关商业机密、技术秘密对其保持透明。员工离职后如不能依法遵守协议,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一名自称腾讯离职员工的网友在博客上直言,“腾讯发展到今天,业务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互联网领域,我们离开腾讯就意味着要离开互联网行业了吗?”
双方的争端引起业界的争论:腾讯的竞业禁止条款是否合理?腾讯是不是设计了一个“霸王条款”?
“可能因为公司比较强,做什么都让人觉得是在欺负人。”马化腾笑笑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记者的“挑战”。他直言,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现象,过去这么多年从腾讯出去的人也非常多,“有些员工出去了又回来,我们都采取开放的态度”。尽管如此,他强调腾讯也是有底线的,“大家都有一个准则,要有一个职业道德,也就是不能把企业的商业秘密,带到未来公司里,开发同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