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样的设计,以至于2004年上市的主体根本就不是“蒙牛股份”,而是注册地点在开曼群岛的中国乳业控股。“蒙牛股份”只是其境内的一个孙公司,是个车间。
一旦中国乳业控股对“蒙牛股份”的境外控股结构建立起来,拿着对中国乳业控股的投资计算“蒙牛股份”的股价就变得毫无意义。
这也就是牛根生求救的真正原因,他根本控制不了蒙牛的未来。
只是小股东被动搏命的牛根生
大摩控制蒙牛,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就是在三聚氰胺的“地震”中,一直被动搏命的牛根生,形势急转直下。
牛根生在万言书中如此表述: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
为什么是话语权?在对赌协议已经签订的时候,留给牛根生的股权、控制权余地已经不多。牛根生充其量只是代理人+小股东,真正控制蒙牛的正是现在按兵不动的大摩。
争夺已经在二级市场展开,摩根大通近日发表研究报告唱空蒙牛到3.8港元,而蒙牛年内最高价曾达到34港元。受此影响,蒙牛股价昨天逆市重挫9.524%,已跌到7港元附近。
一方面打压股价,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一方面随时可以启动“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增持蒙牛股份”的对赌协议。现在大摩已经准备行使对赌协议中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购成本。
“牛根生的话语权是很难夺回了”,金元证券高级分析师徐传豹认为,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决定了其违约成本的高昂,原本大摩控制蒙牛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改变了这一切。
在大摩的滚滚巨轮下,牛根生的求救显得如此苍白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