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整治:“路变好了,心情更加舒畅”
这段时间来,“的士”司机老康发现,市区的道路和交通是一天一个样了,这让天天和路打交道的他多了不少乐趣。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盛况空前,赛会期间将有约1700辆车辆通过市区的主干道,前往农运会主会场的人将达到3万多人。如何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农运会期间交通的顺畅?挖掘现有道路资源、提升交通水平成了我市的努力方向。一个个不起眼的待转区,加大了车辆的通行率,一个信号灯可多通过20辆车,通行潜能提高8%%—20%%;一座座并不长的天桥和一道道隔离护栏,结束了不少路段人车混行的历史;内环路的全线通车打造了泉州市区首条快速通道;新增投入出租车和公交车运力上千辆;农运会开幕式当天市区汽车实行尾数单号限行……
市区道路的“白改黑”最让老康感到心情舒畅。9月份,他和市民惊喜地发现,几乎在一夜之间,市区几条主干道的颜色从水泥路的灰白变成了沥青路的黑色,车子开上去十分平稳,噪音小了许多——这同样让道路两旁的居民受益匪浅。不久前,泉州一口气将13条水泥道路都铺上7厘米厚的沥青。
农运会志愿者:“我们就是火红的迎宾大道”
农运会期间,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比赛场馆、景点景区,身着红色T恤、戴着红色帽子、挎着红色腰包的农运会志愿者,将组成这个城市火红的“迎宾大道”,向五湖四海的客人传递泉州亲切的笑容和海西名城的热情。
2008年3月,被团市委、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泉州市筹委会志愿者部等部门定为农运会志愿者“集中招募活动月”,17500多名各界人士、高校大学生、青年报名参加农运会志愿服务。
漳州男孩小游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从那时起,他和同伴们除了要熟知文明礼仪、泉州市情、农运会基础知识、志愿者基础知识外,还要参与统一培训和系列主题活动,“每天晚上回家都很累,但很充实”。
今年9月,第六届全国农运会联络员会议和农运会三项提前赛期间,农运会志愿者提供了志愿者服务站、对应省籍志愿者等六大特色服务,10多个代表团和个人给农运会泉州筹委会发来感谢信。
如今,整装待发的5000名赛会志愿者将服务1000多个岗位,7000名城市志愿者将分布于城市各个领域,为农运会嘉宾和市民提供满意服务,展现“海西名城友好使者”的良好形象。
塑造文明形象:人人争做海西名城“名片”
雨过天晴,古城的天空云色浅黛,似远还近。华灯初上,映着清净寺的老城墙,斑斓生辉。从小吃店到住所途中的这段风景,使得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吴小姐褪去了一天的疲惫:“我是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家乡了。”这种喜悦的情愫,不仅源于城市美丽的外在形象,更来自泉州城市内涵、品位的不断提升。
“每个人都是泉州的一张名片,作为服务业的一员,我们在这叠名片的最上层。”吴小姐经营的泉州传统小吃店早已装饰一新,“农运会期间,我们要为客人奉上最好的‘泉州味道’”。十月的泉州,农运会带来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各类优质服务竞赛如火如荼展开。公共交通、银行保险、商业购物、邮政通信、医疗卫生、宾馆酒店,各行各业比满意度、比诚信度、比规范度。“文明旅游我先行,提升素质迎农运”在风景旅游区叫响。“文明交通伴你行,优质服务树新风”随着公交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泉州喜迎八方宾客的热忱,呈现在每个服务窗口前,绽放在每位市民的笑容里,犹如暖风拂面,令古城焕发生机和魅力。
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追求。从公交车上的起身让座到斑马线前的减速让行,从公交专线的启动到农运售票窗口的开通,从公厕指示牌的树立到广场果皮箱的安置……泉州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