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朋友小王(目前还是大学生)在我们公司实习的时候给我们讲述这样一种经历。这位朋友以前是一个热血青年,从来上公交车或是地铁都是典型的让座一族,非常有礼貌,绝对是无条件文明一族,即使自己站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也会把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后来,逐渐经历过若干事件,他现在已经退化成了有条件文明一族甚至漠视文明一族。
因为他发现,现在给人们让座变成了某些特殊人物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些被让与者连句基本的谢谢都没有。
他曾经多次给带小孩的人让座,结果一次他去面试暑期实习,乘坐地铁让给一个来小孩的父亲后,孩子因为坐在地铁上不老实,将他的裤子踢脏。
还有一次,他把作为让给一个老人,结果老人就坐两站地就下了,也没有把座位回让给他,多次的付出并且损害自己利益让他感到一种伤感。后来更是演化成了一种厌恶感。一次和女友乘坐公交车,正和女友聊得开心之际,却总听后面一个人“清嗓子”,明显是冲着他们来的。开始没理会,后来听售票员说“哪位少坐一会,给老人让给座?”处于-全球品牌网-长期的惯性,小王马上站起身来准备给人让座,只见一个老人铁青个脸,来了一句“自己留着坐吧,没素质!”小王一听就火了,开始和老人理论起来,小王说,“我又没有义务一上车就前后左右的看,有哪个老人没有座,让座还让出错来了!”两个人越吵越凶,后来在售票员的调节下才平息。
从此以后,小王彻底改变了。
上车就拿起MP3听着音乐,打游戏,对于身边人一概漠视。在地铁上,只要见到有孕妇、小孩、老人进来马上闭眼,装作睡觉。
反正会有其他人让座的,已经成为他的心态。
原来一个挺正常的青年为什么会演化成现在的他。
一次和一个心理学博士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他认为关键是做好事的人心里都有个底线,不求所得,但求心安。同时也或多或少有个预期:得到感谢的回馈。
但现在很多被施与者连句基本的谢谢都没有时,施与者不免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加之自己付出还屡遭利益受损。
自然就改变了先前的态度。
人都是喜欢激励,你的善意的微笑、感恩的道谢都是强化他认行善的动因。
所以,前段时间一个台湾的学生说北京缺乏文明的时候,我就在想,奥运真正的文明不是体现在赛场和一些冠冕堂皇的场合,不是我们专门为了表现而彰显的文明,而是每个市民在生活中贯彻和坚持的行为。
一个普通的出行,我们的表现都是北京、中国的符号和品牌印象。
所以,我们要纠正一种心态才能更好地营销北京的文明。
如果和你挤在同一个车厢里的都是你的家人你还有怨气吗?
如果对面站的孩子是你的,你还忍心坐下去吗?
人家给你让座了,你连句谢谢都说处出来,你还真好意思坐吗?
至少你也应该懂得付出吧。
不懂得付出只懂得接受的人是很可悲的。
曾经有个故事说,上帝答应给两个兄弟一人一种生活:老大选择付出,结果成为富甲一方、乐善好施的商人。老二选择接受,结果成了一个乞丐。
弱者需要关爱,但不应该试所有关爱为一种义务,要懂得感恩。
强者需要付出,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弱者。你今天种下因,明天会收获果。
如果在国外,你见到一个同样说中国话的人无论他是新加坡的、香港的还是大陆的。你都倍感亲切,很容易就过去打声招呼。
然而,当我们身边挤满了陌生人,我们的文明就随着拥挤程度的递增而递减。
08奥运,我们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北京,什么样的中国呢?
我想应该是北京开始营销文明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懂得付出微笑、关爱、赞美,即使拥挤也会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