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国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详见本报昨日A19版)。“福州排名13名,到底是危险还是安全?”“石家庄和北京离得这么近,一个风险最大,一个却是风险相对很小,这样的排名让人费解。”在我省一些论坛上,许多网友也十分关注此事。
针对此事,记者昨日采访了省地震局专家。我省地震专家指出,此研究报告不具权威性,其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也值得探讨,市民可以平常心对待这个排名。
在这份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中,石家庄位列第一,福州第13位。昨天,记者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是一份学术论文,发表于2004年第1期的学术刊物《自然灾害学报》,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出。该研究室一名负责人说,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因此论文中的一些数据,与目前的学术观点联系不大,不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省地震局工程师黄天洲也认真阅读了这篇学术论文的全文。他认为,这一排名出自一份学术论文,仅是一种学术研究,不具有权威性。目前,对于地震风险评估最权威的信息是《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这是我国几百名地震研究员、通过数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参照了各地的数据,由中国地震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一起发布的,是国家标准,此标准已于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黄天洲说,《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方法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但研究结果跟实际情况可能千差万别。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石家庄的抗震设防烈度是6~7度(烈度越高,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而北京是8度,福州是7度。但在“城市地震风险排名”中,石家庄是第一,北京是第28名,福州排在第13名。
□新闻链接
《信息时报》发文记者:没发现论文发表时间
N河北青年报
本报讯 《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中的相关信息,是由广州《信息时报》记者21日在广东科技馆举办的“地震与思考”地震科普图片巡展上获悉的。
这名记者介绍说,这次“巡展”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广东省科协等单位主办,当中的“全国城市地震风险评价”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不过,她在图片上没有发现论文发表的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