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8年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月时间,北京市正在对各个奥运会比赛场馆的周边环境进行最后的整治和美化。这是7月6日拍摄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前的广场。 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当世界各国的体坛健儿在为一个月后开幕的北京奥运(搜吧)会摩拳擦掌时,中国7座奥运城市也已经展现出临战前夜的紧张与兴奋。随着一座座场馆设施的顺利完工,一项项筹办工作的陆续交接,一个个微小细节的逐步完善,北京和青岛、香港、秦皇岛、天津、沈阳、上海六座协办城市都已进入了奥运节奏,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世界各地的宾客和北京奥运会的检验。以下是新华社记者发自7个奥运城市的报道。
新华社记者张舵从北京报道:
在北京,奥运的气氛越来越浓了。记者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工人们已经开始制作主题为“舞动的北京”的大花坛。据介绍,巨大的北京奥运会会徽造型将在天安门广场上被鲜花簇拥而立,鲜花将持续绽放4个月,总用量超过100万盆。
目前,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北京城市运营的各个环节正在有条不紊地向赛时状态转化。据了解,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应急小分队已经开始24小时值班,而北京市24家奥运定点医院已陆续试运行,并将于20日正式投入使用。
奥运期间的来京观众首先面临的是信息真空。支持多语种服务的奥运观众呼叫中心于7月1日已投入运营,国内外观众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到赛事、场馆、观赛、票务、安检、特许商品、文化活动、京外赛区等各方面的信息。
7月1日,首批200个北京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已经投入使用,到8月初,所有的500个站点将全部开启,预计届时将共有40万名城市志愿者走上街头,为奥运宾客提供信息咨询、应急以及语言翻译等志愿服务。
城市志愿者李树帆告诉记者:“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选拔、培训,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上岗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准备好了,北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