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
原材料成本上涨:啤酒花成本上涨5倍;羽绒品成本上涨50%;奶源成本上涨40%......
生产成本上涨;
煤油电价格上涨;
人工成本上涨;
行业重复性投资高位增长:加剧行业竞争;
行业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
另外,人民币不断升值又让在微利中挣扎的中国企业雪上加霜:
人民币快速升值;
出口退税率下调;
存贷款利率提高;
节能减排投入增加;
贸易摩擦风险加大;
出口越多,亏损越多……
以上一系列的行业性危机,发生在中国的很多行业。比如中国纺织业就尤其情况严峻。
中国纺织行业过去发展主要依靠两个法宝:低廉劳动力成本和高比例银行信贷。而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同时失去了这两个法宝。
2007年汇率上升了7个点、劳动力成本增加了20%、出口退税下调了2个点、生产资料上涨了3%-5%。2007年的前三个季度,据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超过2/3的企业低于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61%,总亏损额达到99亿。
到了2008年,随着宏观调控和银根的紧缩,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纺织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爆发,将有 1/3企业面临倒闭。
与纺织业相同处境的,还有中国很多的其他行业,可以这样讲,绝大部分的中国行业,都处于“三大(规模大、成本压力大、产能过大)”、“三低(低端、低价、低利润)”的境地,如此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异常突出。
这正如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那样:“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国家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各行各业也有必要按照国家总体经济战略,来调整自己的战略走向。
所以,超限战策划机构认为,中国企业的战略营销时代到来了。
从现在开始,中国企业应该从量变转型到质变。所谓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在于以低价竞争获得量上的扩张,而是注重质的提升,进而实现企业的做大,即“高利润地做大规模”。另外一个方面,中国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找到自己的利润区,摆脱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危险处境。
而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有几个观念则需要改变,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将来的正确思维应该是:“决胜终端不如决胜开端”, “决胜价格不如决胜价值”, “决胜成本不如决胜利润”, “决胜无利润规模不如决胜有利润战略”,“决胜体力不如决胜思维”, “一步领先不如步步领先”,等等。只有这样,树立正确的战略营销的思维模式,中国的企业才可能真正摆脱“拼体力、拼资源”的消耗战,从而进入高价值、高利润的战略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