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巴菲特的打造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被注入了投资业务。到1970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从一个4.5万美元的纺织业公司转身变成了价值470万美元的保险、银行和投资公司。
随后,经过多次的收购和股票投资,包括对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的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不断上升,股价也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到1977年的时候,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达到了138美元/股,而在巴菲特1964年接手的时候,该公司每股净值只有19美元。
不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长远没有结束。从1977年到2007年30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年平均升幅30.4%,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均升幅仅为9.8%。该股票在过去的30年中有22年跑赢大市,升幅最大的一年是1979年,总共上涨了110.5%。
截至今年1月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收报133685.00美元/股,是美国市场上价格最高的股票。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77年花138美元买入1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今天的价值就是13.3685万美元,上涨了将近1000倍。
这种近乎为奇迹的高股价来自于“吝啬”的分红。伯克希尔·哈撒韦仅仅在1967年向股东支付了上市后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红利——每股10美分。
思科(CSCO):上市后成长速度惊人
按派息和拆股调整收盘价计算,199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思科股票的价格仅为0.08美元/股。刚上市的时候,思科不过是一家只成立了6年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年收益仅为6900万美元,1991年,思科的总市值不到6亿美元。而到了今年1月8日,思科股票收盘报25.43美元,公司市值为1564.1亿美元。
上市之后,思科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1995年,思科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进入2000年,思科年销售额高达180亿美元,雇员31000人,市值达到4440亿美元,仅次于通用电气(GE)的5050亿美元和英特尔(Intel)的4460亿美元,并且首次超过了微软的3580亿美元。
2000年3月27日,思科的总市值达到历史高点——5550亿美元,一度超过微软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为了爬上这个位置,微软用了将近25年的时间,而思科仅花了16年。
1991年1月钱伯斯加盟思科公司担任副总裁,当时思科的年销售收入仅为7000万美元,拥有300名员工。1994年,钱伯斯升至执行副总裁,并为思科公司制定新的战略思想:即收购和兼并小公司。
在他从1995年1月起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的4年间,思科在互联网的主要领域迅速确立领先地位,同时拓展了新的市场领域。思科销售收入也从12亿美元上升到121.5亿美元,2004财年达220亿美元。到了2007财年,这一数据变成了349亿美元。
在担任思科CEO的12年时间里,钱伯斯进行了130余场的并购。业内评价到,思科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不断的成功并购基础之上的。玩命式的并购经营战略,成为思科独特的扩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