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的团队经常会有一种工作状态,就是长期出差或者让员工在公司住宿。
其实对创业型的公司,出差与公司提供住宿应该是不错的运营方式。出差时需要住宿在外地的酒店里,每多一天都要多花很多钱,而且有一种在外地漂泊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谁都是一种煎熬。而在公司提供住宿不单纯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福利,可以确保员工跟创业者一样,可以在不自觉中超时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员工有一种危机感与紧迫意识。跟创业者一同焦虑,至少让创业者的焦虑心理得到稍许平衡。
公司提供食宿会带来的一个问题——让大家失去时间概念!并不是以天为单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而是感觉没有了时间概念,连续工作会给人一直向前跑没有尽头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种工作状态固然有好处,但也需要有些调剂。比如上班前和下班后有时间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去见不同的人。同时制订阶段性目标就成为相当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使得每个人的前进有清晰的方向感、有阶段性肯定的心理安慰。
另外,在office里工作的人都需要有音乐陪伴,工作起来才不会感觉单调乏味。
事实证明,人在寂静的环境下连说话的声音也会变得小的,而人在寂静的环境中的是难以形成亢奋的工作状态的。每个人都至少需要有人跟他(她)说说话,即使是调侃与闲聊都能够促进人的沟通欲望;相反,一旦整个人陷入沉寂,就会很快进入困顿状态。人原本就是在环境中彼此影响的,一个人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即使他(她)不愿意,也不是自己所能够控制的。更具体一些,相比于个人塞着耳麦听音乐,在办公室里放些舒缓的背景音乐显然更有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去年的文章中曾经提到,有了创业冲动之后立刻就开始创业,90%以上的困难是想都没有想到过的。匆忙创业的错误是导致创业者成功概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特别是在创业导师们“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这真的让创业者感觉创业是一条不归路。创业者再也不会像就业的时候一样在固定工作时间之内的固定薪金,即使加班也不会有人支付给自己加班费,相反,让别人陪自己加班却要支付给人家加班费,但那些加班费与办公室空置的损失相比,还是不值得一提的,就如出租车充分利用就是“两班倒”人歇车不歇;或者是那些加工企业在赶订单的时候,甚至是“三班倒”人歇设备不歇。因为厂房与办公室、水电、通讯费、人员工资等等应付账款都不会因为你实际有多少个工作日而计算房租,而是按照自然月走的。
企业家总体而言是代表企业整体形象的。你能够做到什么事情,谎言与忽悠是不会给你带来正面影响的,除非你用更多的谎言去圆以前的谎言,用深厚的理性去掩盖激情所表现出的不成熟。一个企业的老总的行为细节很能够影响企业的状况。而传播那些话的也许也包含准客户的理解。
但笔者总是感觉,忽悠成分肯定会如啤酒的泡沫一样破灭的。
每个人都在争取时间而不是享受生活。有了时间“一切皆有可能”,业务员可以争取与客户维护好关系,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研发、团队建设与市场拓展,员工可以得到养家糊口所需要的钱,老板可以获得现金流周转的机会。
所以,通常创业的老总都是最忙的,至少看上去给人最忙的感觉。
笔者认为,争分夺秒不浪费光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尽管如此,但当所有人都在疲于奔命的状态下,就会被压力与焦虑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安全感可言的。忙碌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安慰。当我们为了求得这种心理安慰而使自己的心灵过于劳碌,是否会造成生命的另一种不和谐呢?
实战派的老总在形象上总是需要借助包装,其实所谓包装应该是传媒的事。在媒体、在客户、在整个创业团队的所有成员面前,CEO应该是脚踏实地,根深蒂固,仅仅对做事感兴趣的。如此才可以形成正面的影响。
传播型的老总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很容易会有诸如装腔作势、重形象却不重内涵、重概念却不重执行等致命弱点。你就像是一支气球,吹得越大就越朝天空飞,飞得越高就越不着边际,最后的结局就是破灭——粉身碎骨。
不管你有多么自信,也不管你的根基有多深——还是不要做气球型的创业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