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时尚 >> 品牌服饰

四川服装业从贴牌蝇头小利向创名牌转型


[  四川日报    更新时间:2005/6/23  ]    
    “一套西服的价格和一台彩电差不多,而所需投资仅为1/10,由此可见服装产业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在服装业浸淫多年的一位销售商告诉,“关键看你处在这条利润链上的哪个环节。通常是做品牌的拿大头,但服装代工企业只能拿到蝇头小利。”

    四川的服装产业,恰是在“蝇头小利”中走过这么多年。以成都的1000多家大小服装厂为例,目前有70%以上在为别人贴牌生产。

    贴牌不是罪。在上届FATEX(法国服装服饰定牌贸易展览会)上,中国参展企业占去半壁江山,绝大部分为服装代工企业。法国服装界人士评论:在创立自有品牌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以OEM(贴牌)将自己养肥,不失为“借力打力”的途径之一。

    然而,纺织品出口在年初取消配额的2个月来,伴随利好出现的是,代工利润下降,一些长期依靠代工实现原始积累的服装企业,不得不直面如何养肥自己的再思考。创立自有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业内人士思索的目标。

    和这样的思考同节拍,2月27日,一个也许能体现四川服装业发展阶段性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悄然发生——总投资46亿元的中国·成都西部服装产业集群项目奠基。这一事件,如此强烈地勾起人们对四川服装产业未来的憧憬与热望。

    活力市场:品牌孵化的适宜温度

    从去年开始,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淑琼就一直挂着心,从2005年起取消配额限制,面对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面对由此衍生的机遇与挑战,四川本土服饰业能取几瓢饮?

    对服饰企业而言,三个市场所显露的空间无不让人怦然心动——国际市场。去年我国出口衣着已达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9.44%。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时装周和定牌会上,随处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服装业历经多年厚积后,终于迎来薄发的一天。

    据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去年1-9月,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类商品销售225亿元,占整个零售额的近1/4,同比增长23.4%。激增的购买力,让海外品牌以及国内先行一步的服饰企业盆满钵满。

    川人将消费量的近1/10放在了穿上,服装年消费达170多亿元。旺盛的市场需求,如春天的阳光,催生利润链下游的服饰销售业次第花开。在成都,荷花池、九龙广场、泰华、万贯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汇聚国内外各种服装服饰,在西南地区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而遍布大街小巷的服装店、品牌服饰专卖店已逾万家。与此同时,一批二级服装批发市场在南充、德阳、乐山、内江、宜宾等地,保持了旺盛的活力。

    “充满活力的市场,畅通的销售渠道,应该说川企品牌孵化已有了适宜的温度。”听上去很乐观,杨淑琼脸上却显不出一丝轻松。

    鲶鱼入侵:品牌孵化的双重危机

    “市场活跃,带动服装生产企业陡增。以休闲裤为例,我省产量已跃升至全国第二位。”杨淑琼表示,“但这并不全是好事。”她话锋一转。

    走进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短短一条街上,大大小小服装厂三四十家,多为“前店后厂”作坊式加工休闲裤。从成都大丰至五块石一带,加工生产休闲裤的服装厂上千家。这些厂家上午在荷花池购买面料,下午就能加工出成品销售。

    “小规模、低水平、低档次、少品牌,繁荣的省内服饰业,却挥之不去这样一种尴尬。”杨淑琼说。取消限额,但币有两面。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优势充分释放,成本的巨大落差,会促使更多的国际服装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移师中国;大量资本涌入,最终会促使国内企业向提高管理、质量、创立品牌等方面发展。“这里面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四川有一流的市场,却没有一流的品牌。国际强势品牌转向中国内地市场,沿海知名品牌转向西部市场,一级一级挤压,本土品牌孵化面临内核缺失和外部挤压的双重危机。”这正是让她从去年起就挂心的。“鲶鱼效应”已经显现。面对每年100多亿的服装市场蛋糕,来自韩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服装强国的著名品牌纷纷抢滩,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品牌服饰也大举直入,深圳、石狮、温州等沿海城市,长期以来把服装作为完成资本积累的主要产业,江苏、上海、陕西等省市甚至把服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叩击西部市场,数股力量聚集。

    “在服饰市场,大量的国内名牌、贴牌的中档国际品牌和区域的知名品牌正展开白热化的搏杀,这也是今年竞争的焦点。”业内人士分析。

    对本土服饰企业而言,在这场搏杀中显然忧大于喜。“籍贯四川”的全国知名品牌寥寥可数,没有品牌支撑的川牌服饰,怎么可能有优势可言?数据显示,“四川造”服装在省内市场所瓜分的份额不足30%。

    贴牌—创牌:把自己养得更肥

    “只要一说是本地生产,我就会兴趣大减。”成都消费者黄先生称。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市民,说法与黄先生大致相同。对此,川大轻纺服装学院教师万宗瑜认为,除了四川本土服饰企业在创品牌上的长期意识不足等因素,“本土消费歧视”也在推波助澜。多年来所形成的消费“舶来”服饰的习惯,几乎到了不给本土品牌一隙生存空间的地步。这也使得四川服饰企业的发展道路坎坷不平——要么做低档次无品牌的大路货,满足无品牌诉求的低端市场;要么为叫响了品牌的服饰企业代工,默默地为他人作嫁衣裳;要么选择“曲线”路径,去海外注册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使“四川造”多一层镀金的“衣裳”。

    业内人士说,“四川造”服装,其实不是想像中的弱不禁风。 “在四川,大小服装企业超过了3000家,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这样庞大的阵容之所以容易为人忽略,根源在于缺乏自有品牌,未能走出‘川派’服装的新路来。”万宗瑜说。一个玩笑在业内流传:曾有一外地客商对四川本土企业老板说:“你们就生产不出这样的西服来。”但恰恰他身上那套笔挺的西服,就是在省内贴牌生产的。近些年有不少川企选择了为国际知名品牌做OEM(贴牌)生产商,国际名牌“阿玛尼”在德阳就有一代工企业,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很多四川服饰企业用自己的“奶汁”,养壮了别人的“孩子”。

    如今,贴牌的奶也越来越少了。出口配额取消,以前给15家企业的订单,现在可能只要5家代工企业就能完成,剩下的10家又到哪里找奶喝呢?大家都挤贴牌一条路,竞争加剧的直接后果是代工利润变薄,更多利润被品牌企业拿走。“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服装企业都沿着贴牌的主干线在走,但如今,已到了不得不考虑长远出路的时候了。”万宗瑜说。

    在本土企业中,事实上也有人雄心勃勃构造自有品牌。川派服装中叫得响的牌子有“巨人树”、“琪达”、“天歌”等等,但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应对“本土消费歧视”,还有企业想到了“曲线救市”。如金瑞通,在法国注册了“帝尚”品牌,阳光,则把“夏奥”品牌放在香港注册。“海外或省外注册,能享受到注册地的品牌美誉度,在‘川派’服装尚缺少地域美誉之前,不失为自创品牌的可行之路。”在短短几年内,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已达六七千万元。

    一个更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在最新的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报告上,“品牌”成为热词:力争到2005年发展10个著名商标,2010年发展20个著名商标和3个驰名商标。战略性规划也在对品牌的憧憬中酝酿成熟,这个浓缩为“1234”的规划,着眼于把目前零星分散的省内服装企,聚合为几个发展梯次。

    四川服饰业点燃“东方米兰”的梦想。从贴牌到创牌,四川服装业酝酿嬗变。何时能断奶“贴牌期”,走出无品牌时代,虽然尚存变数,但坚定地走,应该不会太远。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中国服装业需脱离贴牌加工打造自主...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各国服装制造及零售商谈服装配额制...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