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斌发自上海
北京时间11日凌晨1时,当喧嚣渐渐散尽,夜色温柔地笼罩着上海西郊宾馆,在7号楼贵宾厅内,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共同举起手中的香槟,碰杯,在静谧的夜色中相视而笑。
这一刻,被近百家中外媒体聚焦。
最终,中欧双方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了协议,签署《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
《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差点升级为“贸易战”的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得以缓解。“谈判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中欧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说,“这一备忘录的最大成果就是中欧双方将中国加入WTO时签署的242段条款更加具体化,今后双方都有了一个可以接受并可以预期的出口增幅。”
《备忘录》是“妥协”亦是“双赢”
根据《备忘录》内容,中欧双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内,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
事实上,中欧双方在解决这一贸易摩擦问题时都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欧盟的让步体现在对停止特保调查,以及未来3年中,10类受调查纺织品对欧出口增幅将高于7.5%(注:242条款中规定的增长幅度)。同时,欧盟也承诺对此次未受调查的其他纺织品将克制使用242条款。而中国的让步,则是接受对欧盟已经发起调查的10类纺织品对欧出口增幅的限制。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贸易问题专家梅新育博士对此表示,“欧盟对中国10类纺织品进行调查已是既成事实,而且因为有242条款这一紧箍咒,欧盟随时可以逐一对中国的产品发起调查并设限,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所做的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让步。”
也正是如此,在长达10个小时的谈判之后,薄熙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谈了10个小时,还是值得的。”
梅新育分析,尽管8%~12.5%的年度增长率看起来并不算很高,而且今年1~4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增长率为18.9%,也大大超过该《备忘录》设定的8%~12.5%年度增长率。但也必须看到,今年年初纺织品出口高增长率的原因是纺织企业和美、欧进口商担心美欧政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因而开足马力生产、加快出口,这种高增长率必定不可持续。
统计数据显示,从3月份开始,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就逐月下降,梅新育认为,即使完全停止与欧盟的特保争端,并且不设定8%~12.5%的年度增长率,今年全年纺织品出口增长率也很难达到18%。因此,8%~12.5%的年度增长率还算是一个比较宽裕的限额。
“这项协议对于中方来说是公正的,也为欧洲及它国的纺织业腾出了准备时间。”曼德尔森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这项协议也让欧盟纺织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喘息空间,毕竟已经发起调查的10类中国纺织品在今后3年有了比较确定的增长率。
同时,由于欧盟承诺“克制”使用242条款,即今后对其他种类的纺织品不会像这次挑起争端那样滥用,而是尽可能不使用,即使使用也要事先与中方充分磋商,这样亦可以保证中国企业在今后几年无需过分担心来自欧盟的特保措施,可以借此期间,合理安排受限制产品的生产和对欧盟市场的出口,并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一个“敲打美国的工具”?
薄熙来在评价这次谈判时指出,“在解决纺织品贸易的问题上,欧盟不同于某些国家,不是断然采取单方面行动,而是一直谋求通过双方磋商,友好妥善态度解决双边贸易关系。”
在梅新育看来,欧盟方面在此次谈判中表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诚意,既没有不合理地漫天要价,也没有单方面超越国际规则采取行动。
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解决之后,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走向。今年7月11日,中美商贸联委会将在京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将就双边经贸摩擦问题进行磋商。而本月初,后两者来华期间,与中方的磋商未达成任何成果。
隆国强指出,这一次中欧双方之间达成谅解,“给了中国人一个工具去敲打美国”,但由于中美之间经贸关系更为复杂,美国在纺织品争端问题上是否会轻易让步仍是一个问号。在隆国强看来,纺织品问题只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个片断而已,中美经贸关系是“一揽子问题”,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问题、长期以来的贸易不平衡关系,都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所在。而由于美国国内政治存在压力,部分政客要向选民证明自己,就必然会随时用“纺织品问题”作为“替罪羊”来敲打中国,希望在双边经贸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