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颠覆常识的报导,会引发行业大地震吗?
最新出版的一期《南方周末》中,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篇名为《维生素:从补药变毒药?—一项颠覆常识的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服用维生素明显增加死亡率》的文章。
文章说:根据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医学研究证明,长期服用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3种补充剂将提高服用者的死亡率。更用黑体字强调指出“服用维生素E死亡率增加4%,服用?胡萝卜素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死亡率增加16%,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
关于维生素的利弊之争由来以已,但如此颠覆性的结论,在如此“高端媒体”花如此大版面来报道的恐怕并不多见。虽然,南方周末发行量只有130万份左右,但其面对的读者群,却正是在消费者中占据极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如果再加上后期各种报纸的转载。短期内,对维生素的质疑十分有可能会成为社会上的争论焦点。
文章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有着10亿美元以上的维生素工业是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服用维生素可能预防疾病。但人们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了额外的危险中”
难怪,今天一看到此篇报道,同业人士都惊呼“这简直是维生素行业的灭顶之灾!”。话虽夸张,但此篇报道对消费者和行业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视。
谁对谁错尚无分晓,生产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维生素究竟是补药还是毒药,医学界尚无定论。但中国是全世界成长最快的维生素市场,却是公认的。中国维生素销售的突飞猛进,始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非典使国民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时之间高举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的维生素成了热门话题。据报道,2003年1月到9月,仅21金维他销售额就达3.1亿元,2003年其年销售额突破4个亿,2004年更是高达8个亿。而2004年,我国复合维生素产品市场的年产值是40亿元人民币左右。通过这一数据,我们也许从侧面可以看出,维生素行业诱人的“市场容量”。
不难想像,这篇像炸弹的文章,这措手不及的一炸,会给这个市场,尤其是春季旺销的市场行情带来何种的影响!
如果把这个情况比作一个公关危机,笔者认为,对于维生素生产企业来说,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来应对此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