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CL爆出季度亏损而且金额不小的消息。早前科龙电器公布年度业绩公告,预计2004年全年亏损6000万元,一向表现尚好的科龙去年出现巨亏的确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其实,家电企业亏损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几年,彩电企业的年报都多少伴随着巨亏、库存高居不下等不利字眼,彩电三巨头——长虹、TCL、康佳都存在着巨亏。长虹亏损37亿元!这应该是家电产业史上破纪录的数字。空调企业也在垂死挣扎,去年国内空调三线品牌已经全面失守,今年轮到二线品牌,估计今年会剩下二三十家。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称,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和维修费用的增加,将催动国内空调行业再次大洗牌,今年将是二线空调品牌的生死之年。
中国已成为世界家电大国,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在世界前列。然而为什么家电生产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经营压力空前增大,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呢?
产能严重过剩
苦苦挣扎的局面,是家电业产销失调造成的。
据统计,2004年洗衣机市场容量约为1500万台,产能高达1800万台,扣除出口、库存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仍然呈现出产能过剩的局面。
空调市场现有流通库存1000万台左右,同时海尔、格力等一线空调品牌的产能都在1000万台以上,而整个市场总容量大约在4800万至5000万台左右,市场大大供过于求。由于供大于求,行业净利润率仅2.59%,远低于几年前15%至20%的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万家乐、迎燕、天元等一部分空调品牌惨遭淘汰,而幸存者也每天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2005年中国空调业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美的将产能提高到近1100万套;TCL斥资2.6亿元建立的第二空调基地也在武汉东湖破土动工,其产能也因此将提高到500万套;奥克斯产能将达500万套;澳柯玛2005年力争产品销售突破150万套,比去年增长50%。还有春兰、新科、三星也在长江腹地增兵布阵……各大品牌大有豪赌产能、力拼规模之势。
目前国内冰箱行业的年产能为2500万台,市场容量仅1000万台,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只有降价销售。冰箱平均价格已经从2003年的最高点2229元跌至2004年的1988元,降幅达到12.1%,使冰箱的价格体系彻底动摇。
库存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的难言之痛。因库存管理不善引起的企业效益低下、周转困难、资金流危机甚至破产清算屡见不鲜。战略趋同性严重,产品同质化,品牌缺乏个性和明确的定位,所以价格战频发也就不难理解。
海外战略频频受阻
&bnsp; 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惨烈,驱使家电生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微波炉出口3523万台,比2003年增长18.4%;空调出口达2334万台,增长42%;电冰箱出口1170万台,增长40%;洗衣机出口629万台,增长73%;其他小家电产品出口量均呈两位数增长趋势。目前,中国家电企业凭借着多年来国内积累的资金实力,走向国外投资的步伐正在加快。
然而,从长虹、TCL、康佳、创维在2004财年的表现中,不难发现,跨国战略、多元化战略等深层次企业经营问题深深困扰着大型家电企业。
如果说创维的海外翻船源于彩电企业经营者对海外市场法制、法规的认知不足,另一彩电巨头长虹的巨亏则源于对海外市场的冒进。
另一国内家电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代表TCL也破天荒爆出净利润下降57%的消息。据TCL集团旗下两大香港上市公司TCL多媒体科技和TCL通讯年报显示,TTE和TAMP两大合资公司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了TCL集团2004年的业绩从巅峰坠落。
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不断招致境外的反倾销投诉。随着我国与欧盟贸易顺差的加大,欧盟不断要求我国增加从本地区的进口,并对我国出口设置新的限制。如欧盟将于2005年8月实行《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使我国家电企业每出口欧盟一台彩电将被征收10至20欧元。此外,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由于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不熟悉、不适应,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阻碍了我国家电出口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价格战的利与弊
中国的家电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市场过剩的时代,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不仅没能像往常那样成为一把市场利刃,而是带来了双重危机:一是价格战的利剑削薄了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正常的价格战已经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无序和混乱,巨大的库存、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正在侵蚀着企业。二是价格战的背后是产品技术创新的苍白和缺位。过于关注市场份额的多少、关注规模的扩张,导致的恶果是规模做到了世界第一,但企业的利润却大大减少,从而也就没有了投入研发的力量,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分享高技术的利润。
据悉,由于长期的价格战,美的微波炉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之前有消息称,美的微波炉去年已经实现盈亏平衡,但从美的电器的年报看,其拥有80%股权的广东美的微波炉制造公司去年仍有3000多万元的亏损。
当然,价格战的正面效果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家电业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中国家电业的发展和壮大有一部分功劳要归于价格战。综观国内家电生产企业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发现,一次又一次的降价风暴,在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家电消费市场的同时,也让中国家电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洗礼。
价格战自然成为实现市场快速拉动的最直接手段。家电产品价格的持续拉低不仅将诸多洋品牌阻隔在国门之外,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同时还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从而引发了市场的重新洗牌。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国人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以价格为主要促销手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继续下去。谁坚持不下去就会惨遭淘汰,遭受巨大的损失。
低层次竞争走到尽头
&bnsp; 其实,价格只是一个表象的问题,而重铸中国家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bnsp; 据调查,目前,中国生产的家电产品中,已有6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位居第1位,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7种家电产品,在世界62个主要家电消费国家(地区)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家电生产大国。
但是,在令人欣喜的高产量的背后,还隐藏着严峻的问题。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还不能称为世界家电生产强国。
核心技术缺失已经让中国的家电制造企业吃尽苦头:DVD的巨额专利费用、平板电视的概念混战、国产手机的贴牌生产以及殃及整个家电行业、旷日持久的价格大战,都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技术储备不足造成的。行业内没有新产品,厂家之间只有靠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如果有强势技术的国外对手对垒市场,则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水流入“洋人田”。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有着相同的心痛的感受。
从数字电视、环保冰箱到健康空调,国内不少大型家电企业的技术更新越来越快。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国产冰箱、空调还在采用原装进口压缩机,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依然较弱。去年我国空调出口达198万台。然而,同时却进口了300多万台空调压缩机。格兰仕微波炉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其磁控管还靠进口。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主要的小家电加工基地,但连电水壶的温控器还需要进口。当然,国内企业并非没有开发能力,但步伐显然慢了,当国内刚刚研制出杀菌健康冰箱,或可随意切换冷冻、冷藏室的冰箱时,国外已有了能够提示食物数量、保质期并自动向预定商店订货的智能联网型冰箱。
因此,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最实际的做法是,放弃内讧式的竞争手段,花大力气、投入大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从一点一滴做起,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征服市场,使整个制造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