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至今都还对海尔人“抡锤砸碎76台问题冰箱”的举动有着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对消费者、对品牌负责的态度。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做品牌,关键是要知道消费者心中要的是什么。消费者的需求,起初是质量;到上世纪90年代,则突出了服务;进入21世纪,要的是物美价廉。海尔对工作要求是“丰田”式的,即努力使产品适应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
于是,为了“努力使产品适应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海尔过分的透支了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它四处征战,不仅跨产品作战,还跨行业作战,这不像是一个有着长远目标的海尔的作为。
海尔品牌在跨行业“征战”中水土不服
海尔的多元化之路充满了坎坷:
电风扇:当1997年海尔刚刚进入家用电风扇市场的时候,曾经雄心勃勃,力图在群雄乱战却无强势品牌的电风扇市场中占据相当大份额。事后证明这是海尔所遭到的最大的滑铁卢之役。目前,市面上几乎已经看不到海尔的电风扇产品了。
药业:1995年,海尔投资的第一个非家电生产企业海尔药业诞生了;在投入了大量金钱之后,时至今日,海尔药业依然作为不大,从品牌到技术并无建树,始终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餐饮:海尔投资餐饮业曾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随着餐饮业竞争的加剧,曾经辉煌一时的海尔大嫂子面馆却逐渐走向无声无息了,大多数都已被关闭。
彩电:海尔一举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彩电生产商之一,但随后增长便停滞下来,与四大彩电巨头――长虹、TCL、康佳、海信等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目前仅处于第二集团军阵营。
……
海尔的多元化进程并不顺利,这似乎是必然结果。
海尔品牌在一个行业领先并不代表在所有的行业都占据优势,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消费需求和核心价值文化,而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有限的,不可能适应每个行业的消费需求,不可能与每个行业的核心价值文化都吻合,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海尔滥用了品牌核心价值的影响力
海尔的多元化进程中,为了快速获得市场分额,除了输出资金、管理和文化外,还输出品牌资源,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海尔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其他行也“水土不服”时,就不仅仅是撤资那么简单了,这对品牌的危害远大于资金上的损失。
如果把海尔比作一个人,这个人死了,你会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什么?如果你写的是 “天空没有留下海尔的痕迹,而他已经飞过”,或者是“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因为他太复杂了”,我想这也太可悲,不,是太可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