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经典 >> 品牌故事 >> [专题]企业专题

从天津起家的顶新国际集团


[  中国食品产业网    更新时间:2005/5/21  ]    ★★★

    在三十三平方里的天津开发区里,有顶新国际旗下康师傅控股的17家公司,从方便面,做到饮料,做到糕饼,甚至连包膜,瓶盖都有专属的配套厂。

    康师傅一年销售的方便面是六十亿包,这是台湾全岛的十倍;一年销售的饮料是二十五亿罐;一年用掉的塑料薄膜是四十八万公里,这样的长度,足以绕地球十二圈。

    2002年,康师傅的销售额达200亿元。 现任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的魏家次子魏应交回忆道:“当我懂事的时候,台湾的事业各有山头。比方说:石化业有王永庆先生,食品业有统一、味全,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各有山头把持一定的基础。我们又不能说爸爸妈妈怎么生我们那么晚,生出来的环境这么不好。可是我深信来到中国大陆是齐头式的平等,不管你今天身为台湾的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你都要从同一个起跑线开始起跑,而且我深信比别人年轻、努力、更用心经营这块土地。” 

    1988年,二十八岁的魏家长子魏应行,带着家族重托,揣着股东股本来到大陆,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1989年,顶新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顶好制油厂,生产桶装食用油。上市时,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正在国内热播,于是顶好请来“妈妈”的扮演者吴静娴小姐做产品广告,这是国内第一支情境式电视广告,在当时粗糙的广告创意中独树一帜。在北京热播后,取得很高知名度,几乎家喻户晓。其广告语:“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至今还留在北京人的脑海里。 当时国内还实行严格的粮油政策,国家补贴的食用油只需0.8元人民币,顶好清香油却要2元。一桶的价格在二十多元,与老百姓消费水平有一定差距,大多数人购买只作为礼品,消费量非常有限。以后北京又陆续出现了一些合资油厂。北京火鸟清香油,是由几家做油的大厂联合成立。绿岛色拉油的合资对象则是北京市粮食局,他们更有原料上的优势。色拉油的工艺大同小异,是从毛油中提取纯净油,厂家的竞争就在原料的价格上,同样一吨毛油,对手的成本低,毛利就高,推广费用充足,顶好处于竞争的劣势。最后只得放弃。

    这之后,顶新在济南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康莱蛋酥卷,原料全部用蛋液,不掺一滴水,质量绝对过硬,味道非常好。一时间“把美味和营养卷起来”传遍街头巷尾,黄河以北地区的鲜有不知道康莱蛋酥卷。然而康莱蛋酥卷叫好不叫座,原因还是价格太高。一盒康莱蛋卷要卖到二十多元,当时老百姓的收入有限,购买力非常低。康莱蛋酥卷终因成本过高,销售有限,市场很难打开。但这次涉足食品领域为顶新进入方便面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国内做企业,你不得不把企业做成一条龙。”魏应州说,我们做顶好清香油、做康莱蛋酥卷时,都发现配套不完善,开始卖油发现没有车运输,只得组织车队。想在零售店卖散油,却没有打油器,只得配送打油器,结果企业从主营业务不断扩散出去,企业不断膨胀,膨胀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但这种投入又不能同时从市场上得到经济的回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投资增大,收益周期变长,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而以后再做方便面时,顶新则是把合作的台湾配套厂家搬到了国内,这种务实的方法解决了配套问题,同时大家有钱赚,风险共同承担,不能不说这也是吃一堑,长一智。 

    1988年到1992年,魏应行所带全部股本几乎都赔了进去。 顶新做方便面,完全是一次偶然。1991年,魏应行到天津开发区准备收购一家油脂厂,但价格太高,双方没能达成意向。从油脂厂出来,同行中有人提议看看旁边的厂房,一眼看中了其中一间可容纳三条饼干生产线的厂房。 在那之后,魏应行去外地出差,回程的火车上魏应行拿出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香味四散,同行的人都说这方便面怎么这么香,分给大家吃,都说很好吃。魏应行想,既然大家这么喜欢,为什么不能生产方便面?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的方便面,要不就是几角钱一包,质量很差,一泡就软了。要不就是进口的方便面,价格都在五元、十元钱一包,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多在宾馆和机场销售。市场两极分化,而中间的空白区域却没有企业做。于是,顶新决定全力投入方便面生产。 其时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历史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仅北京、广州两市,就分别拥有60和5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厂家,不同生产线生产的方便面,牌子众多,但普遍品质低下,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十几年如一日的一个模样。

    当时中国方便面市场是一个群雄割据、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顶新瞅准了大陆方便面专业这个群龙无首的空档,决心打一场方便面大战。 1992年8月21日,第一袋方便面上市了。康师傅方便面品质精良、汤料香浓,容器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康师傅”的名字。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魏应交说:“许多人认为‘康师傅’的老板姓康,其实不是。“康”意为我们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师傅”在华人中有亲切、责任感、专业成就的印象,这个名字有亲和力。用“康师傅”这个品牌反映了我们的责任心。

    最初顶新推出“康师傅”并不是太有底。当时台湾全岛一共有7条方便面生产线,顶新上了一条,这已是台湾的七分之一了,顶新认为能够把这条生产线的产量卖出去就很不错了。消费品出售还是通过各地国营烟酒糖批发公司,他们请来各地批发公司的领导,召开当时最流行的新产品发布会,先把这些领导带到海边观光了一番,然后请他们品尝康师傅方便面。没想到一条生产线三个月的订单二十四小时内全部签完。 

    康师傅的优势就在于没有产品可以照搬。他们调查市场,把产品受众锁定京津地区,京津地区人口刚好与台湾相等,占领京津市场就相当于拥有了整个台湾市场。调查发现,中国人最喜欢的面条口味是牛肉味,第二、第三是排骨和鸡口味,第四才是海鲜口味。确定牛肉味后,经过不断改进,请上万人试吃,终于生产出适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价格方面也打了市场一个空档,定价一点九八元,质量比一般方便面好,价格又比进口方便面低,优势就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报刊上、电视上,“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最火热的时候平均每天仅在电视上就出现百次。如此“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一番后,顶新集团的名声立刻火爆起来,连京城的3岁小孩一见到矮矮胖胖的烹任师傅都不约而同地大嚷"康师傅"、"康师傅"……京城迅即刮起了一场购买康师傅的方便面热。每天清晨,天津顶益公司的门前就排起汽车长龙,人们翘首等待着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康师傅”,有的客户甚至是在公司门口席地而卧连夜等待…… 

    在京城一炮打红后,顶新集团立即挥师四面出击,大举占领全国市场,到1994年上半年,该集团总投资规模超过了3亿美元,企业达到12家,遍布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广州等地,日产康师傅方便面达30万包。 顶新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建立起在中国方便面行业的霸主地位。其市场份额最高时占到98%。 没有人想到康师傅竟火得这样快。在商品短缺的年代,企业太容易找到市场的空白。一个填补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上合理的市场定价,再加上超强的广告攻势,于是成就了九十年代的成功企业。

    康师傅的成功有一点偶然,但其中又有着更多的必然。 康师傅从来不做市场的跟随者,而是领导者。 魏应交说:“当市场已经有竞争对手时,怎么办?康师傅一定要做出更好的产品投放市场,否则就放弃。”康师傅的办法是请目标消费群试吃自己的产品,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标为A、B,消费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比较两种产品的优劣。如果喜欢康师傅的人占40%,而喜欢竞争对手的人占60%,竞争对手是市场上的领导品牌,这时候,康师傅要进攻市场就很困难。康师傅的要求是认同康师傅产品与认同对手的比例做到70%比30%,才能包装上市。他们认为产品开发基本环节不把握好,后面广告做了,消费者会有受骗感,这种感觉一旦产生,企业做市场难度就很大。所以,一般新品上市成功率只有5%,而康师傅的成功率在20%。

    在对应收帐款的掌控上,康师傅的经验是做消费品一定要有能力做到先款后货,如果明知做不到,这个产品也不要做了。一个产品即使做到50%预收,其余也有可能收不到。货款收不到企业就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收钱,打官司,钱最后可能收回来,也有可能永远收不回来,在这个过程企业也许生存不下去了。因此顶新的要求是把一个产品做出来,能够让经销商一眼看到就付款,再给货。做不到这一点的产品很难被市场接受。 康师傅在很长时间里保持款到发货记录。良好的现金流为顶新进入新的领域提供可能。

    1996年顶益控股(后更名为康师傅控股)在香港上市,顶新由此大举扩张。一口气从方便面扩展到饮料、糕饼、快餐、房地产和大型超市等行业。 现代营销之父科特勒曾指出:市场和营销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由以前的产品导向战略转化为现在的顾客导向战略。顾客们总是不断地转向那些能提供更高价值的供应商。 康师傅最初做方便面完全是产品导向,以后进入糕饼市场打的是价格战,而以茶饮料抢占饮品市场时,康师傅更多注重产品价值的挖掘。康师傅的变化也是企业面对不断成熟市场的必然选择。 

    康师傅新闻发言人滕鸿年分析:方便面是以口味为主的产品,吃一段时间会腻,消费者总是在转换口味,如果你的产品不是这个口味中最好的,他就换品牌。在台湾,人们吃海鲜味选“统一”,排骨味就吃“味味”,干吃面吃“王子面”。鉴于此,康师傅发展出很多副品牌,如:“面霸120”、“福满多”、“小虎队”等等多种口味。 饮料则是多卖点产品。

    消费者没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行,当他口渴的时候,有其他品牌的饮料也会接受。因此铺货选在每一个消费者可能口渴的地方就很重要,饮料要求卖点一定要多。但同样是饮料,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选择他呢?理由常常是非理性的,这就需要赋予产品更多价值。 “康师傅”将方便面打出的品牌成功移植到茶饮料上。康师傅自1996年4月在杭州顶津启动生产,茶饮料销售额节节攀升。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康师傅占中国茶饮料市场份额的50%,而其竞争对手:统一、娃哈哈、旭日升紧追不放。

    进入2002年,康师傅茶饮料及时扩大了生产规模,饮料生产线一下从11条扩充到25条。业内人士分析,康师傅此举是不给新竞争者留下进入机会。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实力。 在中国大陆市场,企业有了通路就有了市场。 通过多年深耕,康师傅的通路建设颇有心得。人称康师傅的通路可以上山下乡,无论在大城市的商场,还是偏僻的乡村都能买到康师傅。滕鸿年自豪地介绍,康师傅只要有新产品上市,两周内就能摆在全国消费者面前。 通路精耕以后,康师傅在全国有12个生产基地,6000个城市有代理商,311个营业所,139个发货仓库,33454个直营零售商,15。9万个直营批发商,再加上55万个零售点,100万元的成本,经营康师傅,一个月的周转率为15次,难怪都说康师傅赢就赢在通路上。

    “康师傅”发了,仅十年时间就发展成大陆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顶新的成功,让好多人羡慕,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

 

中国品牌总网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时装---贝纳通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台湾“味全”在大陆的酸甜苦辣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