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EL、BCBG、GUESS、D&G、MAXMARA、ZARA、SWAROVSKI……这些令无数都市白领为之疯狂的世界知名时尚品牌,一般只会集中出现在时尚杂志上,而近一阶段,却齐刷刷地出现在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上。不仅招聘行动步调一致,就连招聘职位,都惊人地相似。
大举吃进管理技术人员
时值年底,正是各商家最为“黄金”的销售季节,高端如世界知名品牌,也不例外。因此,时尚品牌大举招人,很容易让人引发联想:是不是在广招促销人员,以应对年末的销售高峰?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据记者观察,各时尚品牌的招聘重点主要落在管理和技术人员身上,对基层的销售、店面人员需求反而相对较少。综合看来,以下几类职位出现频率相当高:
专卖店经理/店长
典型品牌:ZARA、GUESS、BOSS、ANNA SUI、OASIS等
招聘要求:在时尚消费品行业工作5年左右,且最好从事过管理工作。另外,要普通话和英语说写流利,有服务意识,沟通能力极好。
在各时尚品牌急招的职位中,专卖店经理/店长当仁不让地排在NO.1。几乎在每个品牌的招聘广告里,都能发现它的身影。GUESS专门在这个职位后面注明了“长期招聘”,ZARA指明是为即将开业的正大广场专卖店和现有的专卖店招兵买马,而世界高级男装品牌Ermenegildo Zegna、英伦女装OASIS仅针对这一个职位展开招聘。
“时尚品牌对专卖店销售模式的热衷,以及开店速度的加快,是引发专卖店经理需求热潮的直接原因。” 服装纺织业界的资深人士,中华纺织网副总裁潘陈胜告诉记者。的确,时尚品牌的开店速度令人吃惊:2006年2月24日,ZARA在南京西路开出了它在上海的第一家专卖店;8月11日,淮海中路出现了第二家店;现在,位于浦东的第三家店又即将揭开盖头。一年不到的时间,ZARA就在上海完成了“三级跳”,而这仅仅是众多时尚品牌中的一个缩影。
首席买手/高级买手
典型品牌:GUESS、Ermenegildo Zegna、GANT等
招聘要求:8年以上国际时尚业工作背景,具有较强的国际服装品牌商品掌控及管理能力;熟悉各种服装的工艺流程,精通服装(成衣,毛针织,棉针织,牛仔裤等)原、辅料价格,能够准确测算出成衣价格;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解决问题和协商能力;流利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Ermenegildo Zegna正在以月薪5万元的高价招聘首席买手,另一家时尚品牌则开出年薪30-50万元的价码。
CHLOE中国的买手Joy女士透露,“买手”其实就是“高级采购员”,负责制定并执行季节商品采购计划,这其中包括选购、货品陈列、销售数据分析、售后跟踪服务、地区间的转换货等。如今,国际一线、二线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买手,对本品牌的货品进行选购。在国内,奢侈品品牌正在大肆扩张、选址开店,肯定需要更多的买手。再加上目前正是岁末年初,一方面是销售旺季,可能随时需要补货;另一方面各品牌都需要为下一季的销售提前进行采购,抢先发布时尚讯息。零售的增长,势必导致买手需求量的上涨。
物流经理/主管
典型品牌:D&G、MAXMARA等
招聘要求:物流专业教育背景,3年以上相关经验,其中至少1年在管理岗位上,有服装或零售业的工作经验,精通全套的I/E、L/C,善于协调与供货商、零售商和顾客的关系;有成本控制意识,有谈判技巧。
“物流对时尚品牌的零售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尚品牌已经在中国生产,在中国分销;对准备新开门店的品牌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因为物流信息系统在门店管理中的运用已经非常充分。这些都导致了对物流系统管理人员的需求。”潘陈胜告诉记者。
时尚就是一阵风,谁先刮起来,谁就能在市场上先站住脚。时尚品牌每一季都争分夺秒抢着上新货,这时,物流供应链反应更迅速的品牌就能抢得先机。比如物流方面的翘楚ZARA,传统的服饰品牌从产品设计到成品上架往往需要2-4个月,而ZARA的全球采购运输系统可以直接向总部下订单,订单最快在3天后配送到达,使各地区专卖店货品上架的全过程最短只用10天时间,全球各专卖店新品几乎同步上货。这种快速物流模式让其他品牌又羡又妒,于是,各品牌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物流的投入,人力投入自然随之上升。眼看着新一个时尚季节就要来临,许多品牌明年又有开新店的计划,提前准备些物流管理人员,总是没错的。
研发人员
典型品牌:BCBG等
招聘要求:面料开发方面的人员,需要具有2年以上面料经验,熟悉面料织造、印染、后整理等工艺流程及检验方法,熟悉所有辅料,包括纽扣、挂牌、花边、丝带等;打版/制版方面的人员,需要服装相关学历毕业,5年以上打版经验,精通制版的工艺流程,对面料性能、缩水比例及绣印花工艺了解;设计方面的人员,则需要品牌服装设计经验,熟悉时尚品牌的整体风格,能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RQAW,AUTOCAD等软件。
BCBG主招各类面料研发、设计人员,职位多种,包括面料及辅料技术人员、面料开发员、面料开发经理等。
“国际顶级的时尚品牌,来到中国也面临着一个本土化问题。比如,欧美人穿的尺码,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就不太合适,需要国内的设计人员重新制版、生产。在一些设计细节上可能也需要改动,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眼光,就像宝马汽车来到中国,为迎合国人的消费心理,特意把车身加长一样。”潘陈胜笑言。
时尚品牌需要研发人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更多的时尚品牌厂商愿意选择中国作为他们的生产基地。一位顶级时装品牌的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国的服装生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只要中国厂商提供的商品达到了顶级品牌商的要求,他们都会考虑进行订购。
一切为抢滩市场做准备
中华纺织网副总裁潘陈胜认为,以上四类职位几乎覆盖了一个时尚品牌扩张新店所需的所有方面人员。从前期的研发设计,到中期的全球采购、物流配送,到终端的店面管理,无所不包。“这传递了一个很清晰的讯号,就是这些时尚品牌正在为进一步抢滩中国储备力量。这在新旧岁交替之时表现得格外明显,因为正是为来年未雨绸缪的时候。”
事实上,身处国际时尚前沿的上海,已经是各大顶级时尚品牌的必争之地。数据显示,从南京西路茂名路到华山路之间,已经聚集了近900个品牌,其中国际品牌有460多个,著名或顶级时尚品牌有130多个。与此同时,顶级品牌加快了在中国“圈地”的步伐,乔治阿玛尼宣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要开30家店;PRADA也计划到2008年在中国内地开设30家店;今年第三季度范思哲进驻徐家汇商圈,成为在某大型购物中心的第一家高级时装设计师专卖店;另悉,国际顶级品牌服装零售商H&M也正计划在上海淮海路开设在华的第一家连锁店。
另一方面,不少奢侈品制造商这几年也陆续将其生产部门移师中国,Coach、Morgan、Ermenegildo Zegna等品牌都已经在中国设有生产厂。Morgan的首席执行官乔治高瑟更是高调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里,中国产服装占全球销量从目前的20%提升至50%。”据了解,Morgan已经与香港的某服装生产企业签署协议,准备在南京建一个投资300万美元的生产中心,预计每年能够加工和生产约500万至600万件服装,相当于2008年Morgan预期年销量的一半。
毋庸置疑,时尚品牌无论是在中国开设专卖店,还是生产工厂,都需要大量吸纳中国本土人才。
看来,顶级品牌的招人热潮,才刚刚开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