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娃果冻是国内最早开始社会营销战略实践的企业之一,那么,社会营销战略对金娃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暂且不论金娃果冻“营养”的品牌定位是否准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产品再好,战略再精准,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资源,执行不到位,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多年的运营实践,金娃并没有达成其战略目的,喜之郎仍然稳坐第一品牌,果冻仍然等于喜之郎,消费者的心里仍然没有金娃的印记,人们购买果冻仍然很少会去考虑果冻的营养问题。
那么,金娃没有达成预定目标的本质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一、没有发自内心对战略定位的认同和坚持,协同性不强
有人说:“喜之郎的‘亲情无价、欢乐无价’情感型核心诉求,把果冻这一休闲美食上升到了‘感受亲情,享受快乐’的情感体验高度,比金娃果冻的‘营养’功能型核心诉求层次更高”;也有人说:“金娃果冻过多诉求功能,并没有对准喜之郎的命门”,好像只有着重情感诉求,把果冻当作文化去做,把果冻用情感卖出去,才是正确的出路。
金娃表面上诉求的是产品的物质层面——“功能型营养果冻”。但是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通过“营养”这个触发点拨动家长渴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之弦”,是隐形情感诉求的典范,其引发的不仅仅是家长一时的冲动反应,更是对家长潜意识的深切感动,赢得了家长的心,也就赢得了他们的忠诚度,同时与喜之郎形成了鲜明的不同,节省了消费者选择的时间。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金娃的营销战略采取的是高难度的攻心圣战,成就行业第一品牌并非难事。但是,金娃企业内部并没有发自内心对战略定位的认同和坚持,执行不到位、协同性不强,最终结果大相径庭。
二、传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有限,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社会营销固然是最高级别的战略举措之一,但是,社会营销如要达成预设的目标,必须有全方位、大力度的整合营销传播配合才能实现。
金娃高举社会营销大旗的目的是通过“营养”诉求,将最大的竞争对手“喜之郎”重新定位为“没有营养”;同时将具有购买决定权的家长对果冻的关注焦点从休闲、快乐转移到健康、安全、营养上来,原来买果冻给孩子只是为了让孩子高兴,现在是安全第一。
实际上,金娃的社会营销战略并没有落地,传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非常有限,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也没有拓展开,“营养”概念只限于在广告公司、策划公司、企业内部和经销商的小范围内传播和认知,并没有在孩子家长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
科特勒说,“营销就是发现顾客价值、创造顾客价值、传递顾客价值。”在“营销”最高层次的竞争战斗里,战术、聪明、心计,都得让位给基于“价值”的“战略”。但如果价值不能有效传递给消费者,那价值约等于零。
金娃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价值传递通道出现断层,无法有效衔接,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没有渗入消费者的心智,终端销售力没有实质提升,也自然无法完成最惊险的一跳。
三、没有构建起强势的战略性通路,让喜之郎乘隙而入
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来说,终端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商超、大卖场等现代化终端已经成为商家必争之地,铺货率和货架面积与销量正相关的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更多的企业面临的不是如何达至终端制胜,而是,如何率先占领这些战略性终端,从而取得进场竞争的资格。
金娃也曾经谋划进入商超、大卖场,但一旦遇到高额的进场费等阻碍,就轻易放弃了,完全是零散的战术性动作,而没有将KA卖场作为其战略性终端全力以赴地占领。
战术的速成之法固然可以带来暂时的获利,但缺乏志存高远的战略眼光,没有把握好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容易炼成近视眼,只看到今天的利益,却痛失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会,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