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众这样说……
“我从一开始就反对战争。布莱尔及其政府对待伊拉克战争的态度表明工党并不会聆听来自国会内外的不同声音。在我的印象中,布莱尔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工党所取得的成就。只要布莱尔还是工党的领导,我就不会投任何工党候选人的票。”——弗兰克斯·罗伯森
“就国内政策而言,我还是非常支持工党的政策。但是,我还是不会投票给布莱尔,因为伊拉克战争令我觉得他是个非常不诚实的人。”——斯图亚特·赫特森
“伊拉克战争当然会影响我的投票意愿。如果布莱尔退休了,我会选工党,但现在我不会。刚开始时,我支持战争,那时因为我觉得首相出于保护消息源的需要不能公开他的情报。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既然在伊拉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莱尔就应该下台。”——凯文·瓦尼
“伊拉克战争不会影响我的投票。说老实话,选举是要选出在未来能够领导我们国家的人,并不是过去。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一定能为我们提供更多议题和相关选举政纲吗?”——约翰·姆尔
1 伊战假情报大损个人形象
在2001年工党再次赢得选举后,布莱尔的声望如日中天,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也节节攀升,然而2003年的一场伊拉克战争却使得这一切发生了逆转。
布莱尔执意和美国结盟,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使得英国朝野出现巨大分化,两名反战内阁成员因此愤然辞职,工党的支持率也不断走低,布莱尔政府面临严峻考验。
更糟糕的是,美英对伊拉克宣战的理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被证明在伊拉克根本不存在,而且英国媒体陆续披露说,布莱尔政府早就知道关于伊拉克的情报存在问题,但却置若罔闻,继续使用“假情报”说服国会支持参战。而且,布莱尔早在战争爆发前一年就答应布什参战,当时伊拉克问题刚刚浮出水面,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根本没有结论。据英国首相府4月28日被迫公开的一份机密文件披露,司法大臣戈德史密斯在英军出兵伊拉克前曾对发动伊战的合法性存有顾虑。他当时建议布莱尔,除非英美两国获得联合国的支持,或者能提供萨达姆政权拒绝与联合国合作的确凿证据,否则国际法庭很可能会认为英国向伊拉克动武不合法。
但是10天之后,戈德史密斯却突然转变态度,宣称参战合法。戈德史密斯态度为何突然转变和布莱尔政府为何隐藏这份重要的秘密文件引起朝野关注,反对党更是展开猛攻。尽管布莱尔指责“保守党试图利用这个问题转移选民注意力”,并公开了相关的文件,但是仍然无法消除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布莱尔的人品遭质疑,个人形象也因此大损。
而且就在英国议会选举即将举行前两天,一些在伊拉克丧生的英军士兵家属3日向首相布莱尔发起挑战,打算以他在发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说谎为由,把他告上法庭。一个名为“反战军属”的组织发表声明说,这些死亡士兵的家属将给唐宁街首相官邸发去一封信,要求政府对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进行公开调查,否则就要与布莱尔“法庭上见”。
在今年的英国大选中,布莱尔真是被伊拉克战争搞得头痛不已,处处挨打。反对党指责布莱尔欺骗选民,使他的处境颇为狼狈,工党内部的不满之声也越发强烈。反对党领导人查尔斯·肯尼迪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布莱尔经是一只“跛脚鸭”。布莱尔这次虽然能保住首相头衔,但是已经难以大展拳脚。
对布莱尔的杀伤力:★★★★★
2 凯利之死引爆最严重危机
2003年6月,向英国广播公司(BBC)提供布莱尔政府伊战谎言线索的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自杀身亡,引起英国朝野震动,要求布莱尔辞职的呼声空前高涨,布莱尔陷入了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当时多家英国报纸谴责英国政府在利用“虚假情报”误导英国对伊拉克开战方面最终拿微生物科学家、前联合国武器核查员戴维·凯利充当替罪羊。
凯利风波发端于2003年5月2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防务记者吉利根的一篇广播报道。报道称英政府为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部署生化武器的情报。报道播出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作为吉利根报道的主要消息来源,曾长期参与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的凯利在自己名字被国防部公开并接受英议会有关委员会公开质询之后不久割腕身亡。
凯利之死使困扰英国政府的对伊情报风波骤然升级,布莱尔个人政治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公众支持率不断下降。
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英国议会随后委任赫顿勋爵对伊拉克战争情报和凯利之死展开独立调查,在去年年初公布的这份调查报告并未将责任归咎于布莱尔,使其逃过一劫,避免了提前辞职的厄运。
但是,经此一劫,布莱尔的声望已经大不如前,许多选民都对布莱尔失去了信任。英国《卫报》曾发表评论称,凯利事件所引发的政治风波将成为布莱尔政府今后执政过程中的一枚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而给英国政坛带来更大的冲击。
对布莱尔的杀伤力:★★★★★
3 布什“哈巴狗”犯众怒
身为工党领袖的布莱尔对美国总统布什一直忠心耿耿,愤怒的英国人干脆把布莱尔称作布什的“哈巴狗”和美国外交官。
众所周知,布莱尔对美国总统布什一直不离不弃,简直就是布什的“铁哥们”、忠实追随者,特别是在反恐、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重大问题上,几乎如影随形。
但英美首脑的“亲密关系”并不是所有英国人都那么受落。英国媒体更是把布莱尔形容为布什的“哈巴狗”、传声筒和一名不停在欧洲其他国家解释、辩护美国政策的“美国官员”。
因为这样,讽刺布莱尔的笑话也层出不断。2003年6月16日早上,英国工党的官方网站上的最新消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总统布什抱着一头狗的图片,而狗的头部被贴上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相片。有关图片直到英国时间早上9时45分才被移去。虽说英国小报已经不止一次把布莱尔比作布什的“走狗”,但在自己工党的网站出丑还是头一遭。
英国著名歌曲作者、歌星乔治·迈克尔也曾加入由英国媒体和反对党组成的批评者行列,利用其新专辑抨击英国的亲美政策。迈克尔名为“射杀这条狗”的音乐电视片中,卡通形象的布什在白宫草坪上逗弄着一条哈巴狗,而这条狗正是布莱尔的卡通形象。迈克尔把这部音乐电视称作“政治讽喻”,并说这不应被看作是“不爱国”或是“反美”的。他还敦促布莱尔勇于对布什总统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包括挑战美国可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方案。
布莱尔的办公室拒绝对这部音乐电视发表评论。不过,布莱尔在接受采访时为英国与美国的亲密关系辩护。“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是我们拿着讨饭碗,对美国人说;‘你能给我这个吗?我们能得到我们想要的那50%吗?’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关系非常非常强大,”布莱尔说。
在外界看来,布莱尔似乎把自己的前程和命运也和布什绑在了一起,幸好布什在去年的美国大选中成功连任。在这次英国大选中,布什毫无疑问希望布莱尔可以连任,然而基于他们的特殊关系,布什只能小心翼翼地避免直言支持他坚定的伊拉克战争盟友,以免弄巧反拙。
对布莱尔的杀伤力:★★★
4 托骗子买房引起轩然大波
2002年12月,英国媒体曝光说,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布莱尔与被控犯有诈骗罪的彼得·福斯特有经济往来,引起轩然大波,布莱尔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财政丑闻中。
“切丽门”中的关键人物——被指为骗子的澳大利亚人福斯特,曾因涉嫌制造和销售假减肥药而在英国和美国被判有罪,同时澳警方也称此人在澳大利亚犯有类似罪行,因而一直在通过官方途径要求英方将其引渡回澳大利亚受审。正是这样一个人帮助切丽购买了两套住宅,在这笔交易中他为第一家庭省了6.9万英镑。
在托骗子买房一事被抖出后,切丽曾对外界表示,自己只是托熟人的朋友买房,对于此人的背景则一概不知。此时,布莱尔也站出来支持夫人,他认为切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此案的。但英国媒体披露,切丽早在福斯特帮忙买房的前一个星期,就知道了他的骗子身份。
事件发生后,切丽数次当着媒体流泪忏悔,好不容易才使事态平息。“切丽门”令布莱尔的个人诚信度备受质疑。2003年11月,一个能证明布莱尔在“切丽门”事件中撒谎的电脑磁盘被盗。磁盘属于福斯特,据说里面有布莱尔和福斯特的合影照片,而布莱尔此前却说根本不认识这名职业诈骗犯。这一事件又让布莱尔牵涉进25000英镑的买房财务优惠之中。
对布莱尔的杀伤力:★★★
选举前大打形象战 变脸弄巧反拙
在距英国大选还有两周之际,英国首相布莱尔却因为“肤色问题”再次引起了国人对他可信度的怀疑。就在两天前,布莱尔还是满脸苍白的肤色,像个为诸事操心、心力交瘁的人;然而4月18日早晨,人们却发现布莱尔脸部陡然变成了健康的棕褐色,使他看上去显得更加精力充沛,生气勃勃。英国美容专家相信,布莱尔脸上的健康肤色纯属“伪造”,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美容机器喷出来的。
半裸照秀身材
在大选前,布莱尔再次表现出善于沟通的能力,布莱尔夫妇在唐宁街后花园首次联合接受了《太阳报》的采访。他俩透露说,他们最近刚度过结婚25周年纪念日,并且说他们一直互相忠诚。《太阳报》还登出了两版布莱尔的半裸照片。一本周刊曾评选布莱尔的身材为“本周最佳身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