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文化健康娱乐 >> 数码·科技

天价DC魅力何在?3位资深色友真实访谈


[  太平洋电脑网    更新时间:2006/7/2  ]    ★★★

    摄影,在不同的用户群中,会有不同的理解;器材,同样,不同的用户也会有不同的阐释。尤其在目前数码摄影普及,数码市场多样化的发展潮流中,不同的摄影方式一直在这一领域共存、互动、共进!演绎一个百花齐放的摄影春天!

普通的家庭用户,对摄影的理解、对器材的要求,可能仅限于能够方便拍摄到好的图片;入门摄影发烧友,可能会更加注重摄影器材全面的微调功能;对于高端发烧友来说,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更高的成像质量以及稳定的性能表现,会是主要的追求……而对于某些追求品牌、价值,甚至是一种关于摄影的生活方式的用户来说,他们对器材的祈求和感受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次,我们找来几位贵价器材,例如理光GR D、徕卡LUX 2等机型的用户,对他们的摄影过程、器材理解等方面进行访谈。在这次访谈中,笔者强烈感觉到他们对大众发烧级器材所强调的摄影方式的排斥,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所追求的摄影方式的钟爱。当然,摄影应该允许不同的理解,并互补长短。那他们所追求的摄影方式会是怎样呢?

访谈一

网名:孤身老人。公务员,在市政府某部门上班,接触摄影4年有余。每隔一段时间必来广州“扫街”,一个人拍有点生,有点羞,因此偶尔也搭上我。一来一去,熟悉了,也撬开了他的话匣子。老孤一点也不老,只是坛子里都这样称呼,但他的心态是比较成熟的。

目前他主要使用的数码相机是理光GR D,还有一部自动对焦的旁轴柯尼卡巧思。一部定焦28mm,另一部还是定焦,35mm。两部我都沾光用过,速度极快,绝对是“扫街”的利器。老孤目前比较常用GR D,方便是一个次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它表现稳定,小巧镁合金机身加上复古的造型,用他的话说是“是一种性格和品味”。

老孤的话不多。笔者多次问及他为什么会选择巧思,他总用“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好用咯”。不过深谈过后,从他的片言只语中也可以大概猜到。老孤上过传统单反不久,就迷上徕卡的成像,但又无法在价格上做出妥协,因此选择巧思自动对焦版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传统旁轴相机的痴迷,老孤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徕卡迷”,他对旁轴相机所提倡的操作方式,或者说生活方式非常钟爱。在数码化潮流下,数码旁轴他也喜欢,可惜价格昂贵。最终,他只能在价格和“仿旁轴”之间做出妥协,选择了理光GR D。选择GR D,除了老孤说的“旁轴情缘”以外,复古设计以及深厚历史渊源所代表的一种品味是老孤选择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也是自己可承受的高价内的品味了。

在综合性能上说,GR D还算可以——这是老孤和笔者的看法,就用在不同的领域来看罢了。这部机器除了微距对焦和存储慢外,其他都快。成像上,老实说是比较一般的,甚至有点差,画面平淡、高感时噪点多。老孤说他当时也了解到这一点,“但GR D在黑白摄影方面的表现并不亚于目前市面上的任一款相机”——这是他的观点,也是最终决定上GR D的原因。

老孤对入门小DC,数码单反,甚至全幅数码单反,都非常排斥,用他话说是“几十蚊都有全幅啦”。GR D给他带来的,除了需要的性能外,“品味”是他最多提及的。GR D的磨砂镁合金外壳,小巧机身以及精致的皮套,都是老孤所钟爱的设计。拿上一部小巧的黑相机上街,不引人注意,但自己却信心十足。事实上,他也非常喜欢拍摄过后慢慢回味那种操控的“快感”、拍摄的过程——GR D虽然无法给他全部,但至少在这个价位上老孤感到满足。

对了,老孤一直是拍摄黑白人文的。但传统摄影他只冲不放,都用自己的底扫直接转成数码图片浏览和分享。作为局外人来看,当局者“老孤”似乎永远也无法体味到黑白影像慢慢显现出来的那种焦急,那种激动。但“数码化时代就应该有一些数码的生活方式”,老孤仅仅是将摄影的结果数码化,但摄影的过程,他一直坚守传统,甚至从来不用软件对图片进行裁剪!即使在使用数码相机GR D后,老孤也甚少使用LCD,从不立刻浏览,喜欢使用盲拍。

老孤说过,如果自己有钱,肯定会败在摄影器材上的。虽然笔者也时时对一位旁轴人在数码上的妥协感到不解,甚至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对于老孤,我还是对他在数码过程所坚守的那份传统感到敬佩。

访谈二

笔名:鸣幽。某连锁书店部门经理,和摄影结缘八年多。用他的话说是“半路出家,沾上徕卡,爱上徕卡”。我们在旅游中认识,人群中两个旁轴人相遇,旅途中没有比这更美的事情了。笔者不知他到底多爱摄影,但是,对于徕卡,他从来不惜赞美之辞。鸣幽是个书香洋溢的人,平时聊天中,偶出几句名家诗作,总让人回味无穷。

平时偶跟他相聚,更多的也是聊徕卡,赞徕卡。事实上,鸣幽从开始摄影至今,除了旁轴外并没有使用其他类型的相机。但他在静物、小场景等沙龙拍摄方面的功夫,确让人回味。现在也该亮亮他的器材了,清一色徕卡:M3一部,M6两部(一部TTL、一部非TTL),MP一部,35mm F2、F1.4各一个,50mm F1.4一个,75mm F1.4一个和135mm F2.8一个(我大概记得的就是这么多了)。数码也是徕卡的,DIGILUX 2一部,二手淘来的,还有一部今年初买的D-LUX2。当然,还有一小堆精致的小附件。

徕卡是一个可以让人疯狂的东西——只要接触上了。鸣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当初因为旅游爱上摄影,啃了几本书后就直接上了M6和35mm镜头。“那是一种莫名的崇拜,”他说,买回来后几天他一直在摸索,在用,在拍。而旅游回来后他发觉西藏的色彩在徕卡的镜头下与众不同,九寨沟的湖水也特别的纯净透明,特别的碧澄恬美。在一次次得心应手的拍摄后,他真正喜欢上M6。由此,他也更加钟情上徕卡的品牌。随后的发烧路好像顺理成章,他陆续添加了M3、MP和几个镜头,还有一小堆附件!对于喜欢的从不贬值的品牌,他也从不吝惜的。

至于后来选择数码,主要是工作上的需要了。去年中,鸣幽从区域主管调任总公司部门经理,偶尔需要拍摄些场景图片。此时,搭配28mm广角变焦镜头的徕卡Digilux 2也走入了他的视野。28mm的有很多,但徕卡只有一个。从徕卡旁轴中走过来,品牌给他不但是一种满足,也是一种欣赏。鸣幽认为,即使是数码化的徕卡Digilux 2,它的表现同样出色,充满质感的机身以及和传统相机如出一辙的造型,也让人倍感亲切。

如果说前面选购的器材均有徕卡的风骨,那么后来买的D-LUX 2似乎就仅有一个徕卡的标记了。谈及此事,鸣幽没有掩饰自己对徕卡品牌的钟情和膜拜。他说,一个如此影响力的品牌,旗下产品绝不会是随意粗糙之作。而且,选择了一个品牌,更多的是品味和地位的象征。事实上,在目前的数码相机市场上,只升不降的数码相机就只有徕卡的D-LUX 2。凭此,徕卡迷的忠心也没丝毫白费了!

笔者在帮鸣幽买了D-LUX 2后,也有幸跟他回家看看它的收藏,确实非常壮观!书房中一个玻璃密封防潮的中型书柜,最上层放了些皮质封面的书籍,下层估计是旅游带回的工艺品,中间两层更是徕卡家族了。其中上层是摆放整齐的相机和镜头,也放些精致的小饰品,下层是附件。整个书柜古色古香其外,琳琅满目其中,整齐有致。鸣幽说,里面的徕卡大都有很好的成色,自己每次用完后都会轻轻拭擦在放回原位。

鸣幽有点像收藏家,但他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只是收藏了些徕卡,只是现在忙多了,少用了,而变成了和摄影相仿的生活方式。鸣幽升职以后经常出差,听他说每次回来都会拿起相机,装上镜头,转下对焦环,合上黄斑,听听快门声……

对于数码D-LUX 2,鸣幽一般不会摆上书柜,主要是因为用得多了,常常拿在身边。在笔者看来,鸣幽那柜上的徕卡就好像是一段深厚的历史记录,而D-LUX 2,可能在不断融入他的生活吧——或者已经融入了,就像他戴了多年的手表一样。

访谈三

名字:南老师。初中老师,听他说好像即将退休了。笔者没有使用爱普生R-D1的朋友,因此只能通过朋友(也是老师)介绍南老师作访谈。南老师是一位有二十多年业余摄影经历的老摄友了。据说,他开始接触摄影的地方是在以前的照相馆,那时教书的学校门口刚好有一间照相馆,摄影师也是南老师的老乡,熟悉以后他每逢周末都在照相馆中看他们拍照。

在80年代初时,南老师终于买下了第一台相机海鸥205,他说那是凤凰205的前身。就这样,南老师开始了他二十多年的摄影路。海鸥205在今天来看确实落后,旁轴取景设计,采用50mm、F2.8的定焦不可更换标准镜头,全手动操作。不过,南老师说他就是靠这部机器完成了初级到中级水平的进步。听朋友说,南老师对教育事业是非常热衷,连拍摄的题材都是学校,据称他所在学校30周年校庆时的图册基本都是出自南老师之手,他也算是出版了一次个人画册了。

一次巨变发生在90年代中期:他说一位华侨亲戚从国外带回了一部徕卡M3,和一个35mm F2.0镜头。他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见到南老师的“糟糠之妻”海鸥205和精湛的黑白暗房技术,就在他暗房里面呆了一个多星期。然后,他毅然拿出手中的徕卡送给南老师,一番推辞最终还是收下。当时的信息并没有现在发达,南老师只是知道徕卡是好相机,用着用着就渐渐入迷了。

听南老师说,他从接触摄影至今,一直是业余发烧的心态,对器材并没有特意的追求。但用上徕卡以后,成像和操作上的飞跃已经让他的摄影有所转变。多年历史的海鸥205已变成收藏,对其他器材也没有任何兴趣。不过南老师说他自己的心态一直很平和,也没有去追求器材的升级,只是心中品牌的观念日渐浓厚。关于徕卡的魅力,南老师在我们的谈话中多次提及。

两个子女出来工作后,南老师在经济上已经是相当宽裕了。但徕卡这套器材,南老师一直觉得没有继续升级的需要。“平和的心态是徕卡给我带来的”,南老师这句话笔者现在仍在细品。直至数码的普及,他说自己仍然是无动于衷,甚至有些旁轴人惯有的排斥。不过,“偶然的机会,我还是上了爱普生的R-D1”,南老师在说出自己这个决定时,语气不知是自嘲,还是欣喜。

“R-D1仍然给我浓重的徕卡感觉,至少在操作上是这样的”,南老师说他主要是看上和徕卡沾上边的设计。还有,长年累月的黑白冲洗对手的害处已有明显体现了。他说,长年接触粉笔和药水,自己的手指明显粗糙。快退休了,拍摄的时间和机会都会更多,黑白显然有些不现实了,至少对于南老师来说是这样的。“放弃一份坚守,是痛苦的”,南老师在电话中的叹息声我可以清楚听到。

不过,相信南老师的摄影路还有很长很长。对他那份简朴的坚守,也非吾辈可及了。自始至终,笔者所知他仅用徕卡那颗35mm的镜头,即使上了数码也是一样。这也是一份淡薄的坚守吧。

结语

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摄影品牌,沉淀下来的浓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已经被数码普及化的狂潮逐渐吞噬。我们无法否认数码化给大众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享受,但是那些值得细品的文化也应该传承下来,即使是一小部分人也好。当然,消费这些器材,或者说享受这种文化,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及更多的时间。从我们这次的访谈来看,数码摄影虽然已经显著“侵入”到胶卷摄影中,但是,这并没有割断用户对传统摄影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反而,他们也根据自己的情况,给数码作出新的阐释。那些品牌相机的消费群,多数都已接触摄影多年,他们有理念,有能力去选择一种对品牌阐释的方式。这样,即使在数码快餐诱惑日益俱增的现在和将来,相信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份坚守的摄影自留地。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5款复古时尚数码相机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送读卡器,东芝SD卡512M/1G齐促销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