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管理 >> 品牌管理警钟

中国企业进入液晶冒险之旅


[ 李亮 《IT经理世界》    更新时间:2006/5/12  ]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了不受制于人”,开始试图进入液晶产业链的主导环节——TFT-LCD生产线。但这条道路的艰险程度,有可能超乎想像。

  2006年似乎要成为中国的“液晶”年,随着笔记本电脑以及液晶电视产业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了不受制于人”,开始试图进入液晶产业链的主导环节——TFT-LCD生产线。

  2006年3月24日,京东方(000725)发布的一则公告,终于让新组建的深圳聚龙光电找到了方向。京东方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占股40%成为聚龙光电的最大股东,深超科技投资公司持有20%的股份,TCL、创维、长虹、康佳四大家电厂商分别占据另外10%的股份。聚龙光电这家由家电厂商成立的壳公司,终于找到进军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简称TFT-LCD)的技术支持。

  国内投资TFT-LCD液晶产业的热潮正扑面而来。继上广电、京东方在上海、北京建立第5代TFT-LCD生产线之后,龙腾光电项目在江苏昆山正式启动;深圳天马与大股东深圳中航实业及上海张江集团等五家公司也在上海合资组建上海天马微电子,规划投资31亿元人民币,建设一条4.5代TFT-LCD生产线;而山东胜达光电甚至要规划建设国内首条6代生产线;与此同时,河南安彩高科计划投资21亿元人民币,雄心勃勃地要进入TFT-LCD产业的更上游的玻璃基板产业……

  但熟悉液晶行业内情的人士都知道,在中国做TFT-LCD生产线难度非常大,甚至比想像的还要大很多。而据计世资讯评估:在中国内地投资面板厂成功的几率只有50%,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的上游面板只有5代以上生产线才能提供,而投资大尺寸生产线的成功几率还要低很多。

  中国企业能跨过这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吗?

  神秘的第三条5代线

  40多岁的龚师傅在昆山开了十几年出租车,但如果你要去开发区的某个厂区,仍然要向他提供企业的具体位置,因为星罗棋布在开发区的数百家厂商,即使当地人也会找不到位置。但龙腾光电是个例外,昆山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能准确地带你到那个地方,而不需要你提供“前进东路北侧”的具体位置。

  这不仅仅是因为每天都有上百名台湾人和几十位日本人从昆山市区打车到龙腾光电,更在于那个地方太神秘了:从宽阔的前进东路一路向东,遇到治安岗亭就需要在保安注视之下下车,然后步行向北,穿过300多米的绿化带时会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左侧是一大片生活区,右侧是一大片建筑,施工工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健硕的保安人员不时前来巡视,更远处还有许多预留出来的大片空地……

  龙腾光电建设的是第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简称TFT-LCD)生产线,这也是继上广电、京东方之后,中国内地拥有的第三条第5代生产线,为了发展这条生产线,昆山开发区可谓不遗余力:龙腾光电厂区西侧,一条国道正在建设之中,这条国道将直通沪宁高速;开发区甚至将光电产业上下游配套招商项目列为2006年工作重点的首位。

  按规划,龙腾光电一期工程月产3万片,预计2006年6月量产,而现在,这里的土建甚至还没有完成,正处于向MEP(机电设备管道安装工程)、洁净系统的移交阶段,能按计划量产的难度很大。更关键的是,光电项目需要大批技术人员,也需要大量配套企业落户,这些工作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这个在业界备受瞩目的项目,不论是技术来源还是资金来源,都还处于保密状态,主办方昆山开发区对此更是讳莫如深。由于第5代TFT-LCD生产技术极为复杂,也被称为掌控整个产业链成本的核心技术能力,目前只有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部分厂商具备建设、生产5代线能力,而由于笔记本电脑、PC以及液晶电视市场的蓬勃发展,没有企业愿意出售或转让此类技术。

  国内两条5代生产线的建成多少有巧合的因素。京东方2003年收购Hydis液晶线,是缘于韩国现代集团因债务问题,不得不出售TFT-LCD业务,而那也只是2代、3代和一条3.5代生产线,这在韩国境内还是引起过很大的争议。而日本NEC之所以同意与上广电合作建设5代线,是因为NEC进行战略收缩,放弃TFT-LCD发展方向,而在此之前,NEC自己也只营建过3代线,同样没有营建过5代线的经验。台湾当局更是严禁TFT-LCD技术向内地转移,这意味着占据TFT-LCD市场半壁江山、号称台湾五虎的友达光电、奇美电子、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广辉电子,这些具有5代线生产能力的企业虽然都有在内地建厂、或技术转让的意愿,但都很难成行。

  来自业界的消息说,龙腾光电引进的5代线技术是完全成熟的。龙腾光电董事长由原开发区工贸集团董事长陶园担任,而总经理则由前日本IDTech(IDT公司)总经理桥本孝久担任。

  桥本曾负责达(友达前身)技术转移方面的工作,并担任过奇美电子技术顾问,奇美出售IDT给索尼后,桥本孝久便率领IDT的部分团队,与前奇美电子TFT一厂厂长王国和、共同创立面板厂的技术咨询顾问公司NV Tech,为龙腾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先期的建厂、无尘室与设备采购等关键工作。

  由于NV Tech长期与台湾面板厂接触交流,许多日籍技术人员甚至会说闽南话,同时也拥有不少的台籍员工,这意味着龙腾的技术来源可能并不是来自一家,而其技术团队也被外界认为是中国内地三座面板厂最有5代厂建厂与经营实力的团队。

  5代线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一条5代线的投资高达100亿元人民币,为了具有持续改善提高的能力,每年还要持续投入约3000万美元,韩国现代之所以出售Hydis,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资金继续投入在后续的技术改造上。

  龙腾光电一期总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就达23.40万平方米,仅土建投产就达16亿元,其资金来源主要由昆山开发区主导,此外还吸引包括海外有兴趣投资内地面板厂的创投与银行,据传台湾宝成集团也参与龙腾,但宝成集团多次否认,因为台湾当局禁止厂商赴内地投资TFT-LCD面板厂。

  这样,龙腾光电项目在边融资边建设的状态中坎坷前行。最初公司制定的投资总额达6.99亿美元,注册资本为2.99亿美元。随后该项目进行增资扩产,增加注册资本9900万美元,但由于投资巨大,龙腾项目还是几次因资金问题停停建建,在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长达百天的时间中,龙腾光电甚至都处于半停工状态。

  正在建设中的龙腾光电无疑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而这个痛苦的过程才刚刚开始,因为已经量产一年的京东方与上广电都还依然在为了生存而努力,中国企业在TFT-LCD这种影响产业链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才刚刚起步。

  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2006年春天,京东方员工在自己的名片上增印了“VIEWIZ”的标识,希望这个意味着“显示智能”的标识,可以像英特尔“intel inside”一样,在更多PC、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产品上内置。

  但现在,京东方需要解决的还是生存问题。虽然TFT-LCD产品价格属于“全球统一定价”,但同样的市场行情,厂商之间却冷暖自知,其成本控制能力造成的盈利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作为后进入者,与韩国、中国台湾竞争对手相比,京东方与上广电显然还没走出最初的“创业阶段”。

  为了进一步打通上游产业链,2006年4月19日,京东方发布公告,将通过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股A股,募集资金对北京亦庄第5代线进行技术改造,并将生产能力从6万张/月提高到8.5万张,还将投资25亿元投资建设8.5万张/月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周彦武介绍,CF是TFT-LCD重要的关键配件之一,制作一片TFT-LCD面板,需要使用很多关键零组件及材料,其中CF占成本的25%以上,为TFT-LCD关键组件中材料成本较高的一项。而与5代线配套的CF的大型化和薄形化,意味着制造程序更加复杂,搬运成本非常高。

  为了降低成本,主要面板厂在5代线以上的制作程序都已内置(In-house),台湾龙头大厂友达和奇美5代以上的CF完全自制,华映6代厂也规划自行生产。面板厂商内置CF,虽然不能完全满足TFT-LCD生产的需求,但将极大地提高与专业CF厂的议价能力。由于中国内地还没有能力为5代线提供配套的CF厂商,目前京东方的部分CF由台湾南鑫提供,上广电5代线则进口大日本印刷公司的CF。

  京东方斥巨资自建的CF项目也会采取与技术方合作的形式,以期像其它国际大厂一样,完成内置降低成本。事实上,如果不掌控CF产品的议价能力,TFT-LCD生产线很难有竞争优势。

  也正因此,昆山龙腾光电项目最初建设时,就将CF与面板项目同步进行。按规划,一期建成3万片/月玻璃基板最大加工能力的同时,也会建成3万片/月CF;而二期工程玻璃基板最大加工能力达到9万片/月的同时,也会有9万片/月CF投产,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除CF外,TFT-LCD的成本还包括液晶材料、偏光片、背光模组、驱动IC以及液晶设备等,但全部都需要进口。以TFT-LCD成本的12%~15%偏光片为例,虽然国内有两家厂商从美国、韩国引进两条偏光片生产线,但在技术上还不能与5代TFT-LCD配套,LG化学已经在北京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生产线,就是为京东方提供偏光片。

  2006年3月,京东方向子公司浙江京东方增资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设第一期冷阴极荧光管(简称“CCFL”)项目,而CCFL占据背光模组约12%的成本,掌握CCFL技术也只有几家厂商,而苏州京东方的另一家股东日本茶谷正是其中一家。

  其它如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IC以及液晶设备等,国内厂商目前情况下都没法与5代TFT-LCD生产线配套,而这种受制于上游厂商的情况最典型地体现在玻璃基板上。

  能够提供玻璃基板的厂商只有四家,其中美国康宁占据51%的市场,日本旭硝子占据28%的份额,而能够为5代线提供配套的也只有这两家,虽然玻璃基板只占据TFT-LCD产品6%~7%的成本,但技术上的寡头垄断让玻璃基板产品成为TFT-LCD上游材料占据主导的零配产品。

  也正因此,三星为了在玻璃基板材料上得到充足的供应,与康宁成立了合资公司,而康宁在这个投资巨大的合资公司中只是技术入股,没有资金投入。康宁此后还明确表示,在中国台湾、内地建立生产基地不会再采取三星康宁的合资模式,而是坚持独资。

  周彦武介绍,康宁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建立的许多生产厂都是不需要先期投入资金的,台湾友达、奇美等TFT-LCD厂商为了得到康宁的玻璃供应,甚至提前向康宁提供3亿美元的预付款。技术的力量体现得淋漓尽致。

  康宁对中国内地可谓青睐有加,由于玻璃熔炉开工之后,将24小时运转,产量巨大,每天成本也很巨大,一旦停工或产能不足,其亏损额绝对不是小数目。因此,康宁在建立熔炉的地点和时机选择上都非常谨慎,对于当地TFT-LCD产能的评估非常精细,以保证行业低谷期也不让生产线停歇下来。

  也正因此,在台湾地区产能扩充很多年后,康宁才在台湾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业界普遍评估只有超过9万片/月的产能,才能到达康宁成本控制的底线,内地目前的两条生产线距离这个产能都还有一定距离。

  实际上,在目前情况下,玻璃基板类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上游配件,以国内目前的技术能力还很难进行配套。因收购康宁CRT生产线迅速发展起来的安彩高科,目前正计划投资22亿元人民币,建立与5代线相配套的玻璃基板,但业界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康宁的技术源于最初其在开发高端大型天文望远镜的技术,想挑战康宁玻璃基板技术的企业不在少数,但至今为止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2006年4月24日,一个让京东方非常高兴的消息是,康宁正式宣布将在北京建造 LCD 玻璃后段加工生产设施,然后再根据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的评估来决定是否建造其他工序。显然,康宁在北京建厂,无形中会加强京东方与上游厂商和设备提供商进行议价的能力,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京东方和上广电在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上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2006年4月,友达光电宣布通过价值22亿美元的换股交易收购竞争对手广辉电子,新友达股本将达756亿元新台币,收购广辉的新友达在液晶面板市场上将超过20%的份额,成为继韩国三星、LPL之后,第三家超过20%份额的厂商,也让液晶面板格局从韩国二强、台湾五虎,变成三大巨头竞争的局面。

  周彦武认为,在TFT-LCD这个庞大产业链中,唯有强者才有话语权,友达光电与广辉电子合并后,零组件厂商的“靠拢”效应更加明显,将大大增强友达光电对零组件的议价能力。

  这次并购显然也会大大刺激台湾第二大面板厂奇美电子加速并购步伐,奇美也坦言正在与台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商谈合并事宜。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规模和技术上不断突破的面板厂商,与上游厂商议价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京东方和上广电与之相比差距太多,在增加与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上,京东方与上广电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

  2005年底,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任命韩国人崔炳斗担任COO,负责公司主营业务TFT-LCD事业运营。同时聘任另一位韩国人林荣镇担任技术总监,主管公司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崔、林二人都曾是现代集团的液晶事业部高级管理人员。

  2003年,京东方收购现代液晶生产线,崔、林二人以及他们带领的1700多名韩国管理、技术人员加盟京东方,并为京东方5代线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将这条5代线产品良品率稳定在90%以上。目前,韩国员工掌握着TFT-LCD产品的核心技术以及工艺技术,并决定着上游零配材料的选购,京东方在技术引进后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方面仍需加快步伐。

  与京东方相比,上广电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加明显。上广电5代线的生产技术及专利全部都从NEC 引进,这些技术与专利并不属于上广电,技术上对日籍工程师依赖程度非常高,技术决定采购,通过NEC先前与材料供应商的关系,上广电在日本进行采购。也正因此,虽然长三角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上游配套厂商,但上广电的上游采购还是100%依赖进口,采购成本相对较高。

  实际上,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影响公司在材料采购上的成本。京东方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日本丸红——一家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对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而NEC与上游材料及关键零组件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制造业务在NEC的核心业务范围之外,属于被剥离业务,其对于技术的投入将相当有限,技术更新换代将主要依靠上广电自身的力量,研发难度非常大。

  2005年12月,上广电成立中央研究院液晶研究所,研究所将设计和开发TFT-LCD新产品,为上广电的5代线提供适销对路的液晶新品,但自主研发又谈何容易,上广电需要寻找新的技术伙伴。

  事实上,不论京东方还是上广电,在5代线建设上都经历了太多困难。由于缺少工艺人才,上广电虽然最早实现5代线量产,但最初只能生产15英寸显示屏。与之相比,京东方拥有大批熟练的韩国员工,京东方最初就生产17英寸屏,并保持较高的良品率。

  但来自市场的压力同样让京东方喘不过气来。15英寸、17英寸是上广电和京东方的主力面板产品。根据来自WitsView的数据,2005年12月下半月这两款面板的平均价格分别是134美元、156美元;到了2006年3月下半月,已经分别跌到115美元、133美元。

  虽然市场已经引爆,但这个TFT-LCD的暴利年代已经过去,上广电与京东方都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但又占据产业链主地位的产业中杀出一条路来。

  不能停歇的步伐

  2006年3月28日,康宁公司在上海展示了第八代TFT-LCD玻璃基板实物。康宁公司显示科技部中国区总裁柯康宜表示,由于液晶面板5代厂扩充太快,各种尺寸的玻璃缺口达20%~30%,大尺寸玻璃尤其供不应求,康宁计划两年内在台湾和韩国增加8~10座熔炉,这意味着它的玻璃基板供应将翻一番。

  这次对TFT-LCD产品的拉动缘于液晶电视市场的火爆。2005年液晶电视的产值为115.32亿美元,据DisplaySearch预估,液晶电视2006年的产值将增长到169.32亿美元,占平面显示器产值比重的28%。

  面对液晶电视火爆的局面,京东方与上广电也不甘寂寞,他们用5代线来切割可以用于液晶电视的20英寸甚至26英寸屏。液晶面板的成本与切割尺寸的大小有关,5代线面板以15英寸或17英寸的尺寸进行切割非常经济,但切割20英寸以上的大屏,则不可避免造成浪费,世代越高对于切割大尺寸屏的综合使用效率就越高。

  也正因此,虽然也在为液晶电视产品提供面板,但京东方的产品结构还是以17英寸为主,上广电还是以15英寸屏为主。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面板市场最大赢家是LPL,达到159.26万片,占据34.4%的市场份额;而三星产品主要供应本公司液晶电视工厂使用,在中国的电视面板销量为110.16万片,占据23.8%的市场份额,京东方也借助下游冠捷的影响,销量达到16.7万片,进入前10名。

  在液晶电视市场,中国内地在这个领域具有明显的生产和渠道优势,主要面对电视市场的6代或7代生产线更适合内地的产业布局。更多分析人士相信,一旦中国内地获得在更高世代上的技术支持,将可能带来面板生产线世代的快速升级或跳跃。于是,还没有摆脱生存危机的京东方与上广电,又不得不规划新的更高世代的生产线,在那里,巨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严阵以待,随着6代线量产,他们正大步向8代线甚至8代以上线投资。路并不好走,更多、更大的困难正袭面而来,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演进,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蜕变。-

  日本厂商:真正的链主

  掌握关键技术及设备的日本厂商才是真正的幕后大佬。

  TFT-LCD技术最早源于美国,但将这个技术产业化的是日本,由于在TFT-LCD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2001年以后,日本厂商已经无力在生产线上继续投入,而随着韩国和台湾厂商在PC和笔记本电脑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TFT-LCD技术也转移到这些地区,但日本厂商仍掌握关键的技术及设备。

  一些高端不容易被制造的液晶面板所需关键材料、化学用品和电子材料主要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虽然韩国、中国台湾许多厂商都能够自主生产彩色滤光片(CF),但专业滤光片厂仍然以日本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为主,其中日本凸版印刷的市占率是全球第一,拥有20%的占有率,其6代线CF技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事实上,全球绝大部分CF厂商的技术都是由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两家授权的。

  此外,占TFT-LCD成本高达23%~38%的背光模组,其本身组成成份就非常复杂,关键材料如CCFL灯管、增亮膜、导光板等,绝大部分都掌控在日本厂商手中,如80%的导光板市场由日本旭化成、三菱螺荣、住友化学分担;而日本富士写真占据TAC薄膜80%以上的市场、占据视角补偿膜95%以上份额;抗眩膜则由日本电工和大日本印刷占据90%以上的份额。以TFT-LCD成本的12%~15%偏光片为例,主要供应商也是以日东电工、三立、住友化学等大厂商为主。

  在液晶设备方面,包括清洗设备、显影设备、湿刻蚀设备和抗蚀膜剥离设备等,相当一部分也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以曝光设备为例,目前只有日本佳能与尼康可以为5代线以上的TFT-LCD进行配套,而佳能又占据70%以上的份额。

  中国台湾奇美电子与韩国三星同一时间上马高世代生产线,由于佳能提供的曝光机在调试上出现问题,影响两个厂商的生产进度,佳能很快派出工程师到三星提供支持,这让三星高世代线可以顺利量产,而奇美电子由于没有得到佳能技术的及时支持,高世代量产时间被迫一推再推。其主要缘由就是与三星相比,奇美电子与佳能的对话能力不足。

  包括韩国、中国台湾的许多厂商每年都要向日本厂商交纳价格不菲的专利费。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统计,2004年韩国的对日贸易赤字由2003年的47亿美元增加到237.2亿美元。韩国信息业的拳头产品半导体器件和液晶屏的出口近年来不断增长,然而上述产品出口的越多,相应地从日本进口的相关制造设备和零部件也越多。

  继2004年京东方与日本日立显示公司签署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之后,2006年4月,京东方与日本三洋爱普生影像设备公司再次签署同类协议,授权三洋爱普生使用其AFFS宽视角技术,提升了京东方与国际顶级企业的对话能力。

  在技术含量更高的大屏幕线上,各大液晶面板厂商都在加速建造6代、7代甚至8代液晶生产线。全球第一条6代线是日本夏普于2004年投产,而第一条8代线也将由夏普于2006年10月投产,而随着三星改变原来第8代面板生产线规格,采用日本夏普面板的规格标准,这意味虽然产能不具优势,但夏普在大屏幕方面依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因此,韩国与中国台湾虽然占据全球绝大部分TFT-LCD市场份额,但他们相当一部分上游关键原材料和设备采购都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而那些为TFT-LCD做配套的韩国、中国台湾厂商材料厂商的背后也往往都是日本厂商的技术支持,在这个产业链上,日本厂商才是真正的幕后大佬。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挑战人与组织之间的矛盾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中国商人常犯的十大错误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