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策划
谢伏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育松 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负责人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杨建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杨宇东 上海证券报采编中心主任助理
课题组成员
邹民生、梁洁波、王剑、许伟、魏云
报告支持单位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从2005年前三个季度行业总体运行看,促进和抑制行业发展的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到目前为止,行业经济总体运行处于高位,态势良好,但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宏观调控带来的结构调整和外部经济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在逐步增加,从趋势看,经济趋稳回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主旋律。
与去年同期相比,效益景气处于较好及以上水平的行业所占比例为51.3%,效益差的行业所占比例23.1%,行业效益水平总体仍然乐观。从结构看,能源及原材料行业,部分机械制造业,以及有最终需求支撑的部分消费品制造业其效益景气处于较好状态。
从经济周期波动情况看,2006年将是一个敏感年,中国经济由第一波景气周期向第二波景气周期过渡,经济运行仍将呈稳中趋降的态势,产业间的梯次轮动也将继续显现。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重工业主导工业增长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2005年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经济呈良性发展态势,投资、消费、出口、外资和工业增长均延续了2004年的高速发展态势,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但与2004年相比,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中长期贷款和工业生产、物价指数、信贷规模等各项指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消费景气连续5个月下降;工业增长逐步趋于中长期通道,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趋稳趋降"成为这一阶段经济的主要旋律。从目前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这种平稳回落态势将会继续延续,并对全年的产业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自2001年起,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同过去20年相比,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力量——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加快、全球产业转移和投资加速——具有更好的市场化特征,也更为有力和持续。即使经历了非典、国际油价冲击和宏观调控,经济总体上依然保持着良好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依然强劲。从短期的角度审视,经济温和回落的同时,有利因素亦在逐步聚集,物价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利润水平仍然较高,瓶颈环节逐步缓解,经济结构发生着积极的调整,回升的力量在不断积蓄。
从经济周期波动情况看,2006年将是一个敏感年,中国经济由第一波景气周期向第二波景气周期过渡,经济运行仍将呈稳中趋降的态势,产业间的梯次轮动也将继续显现。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重工业主导工业增长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