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专题]行业研究

2005中国产业景气分析及2006展望


[  上海证券报    更新时间:2005/12/1  ]    

    二、2006年行业总体走势展望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2002年以来的经济长周期的上升期,消费结构由吃穿向住行方面的升级带动了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由此推动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全球产业结构转移步伐的加快和投资加速也给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种种有利因素的结合,奠定了我国本轮经济上升的长周期的基础。

  在经济周期性发展过程中,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行业间的发展也必然表现出差异,经济上升阶段,汽车、电子通讯及房地产等先导型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设备、机械装备制造等中游制造业的兴起,并传导到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等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在经济周期性下降阶段,这样的产业间梯次轮流波动的波及传导规律也会同样表现,近年来的产业运行,正是这种规律的充分体现。

  2006年是中国经济由第一波景气周期向第二波景气周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经济稳中趋降的态势不会改变,产业间的梯次轮动规律也将继续显现。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下重工业主导工业增长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结构调整将更加合理。产业景气总体将平稳回落,不同行业将继续表现出不同差异:

  第一、住房,汽车,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等前期深度回落的行业,正逐步走稳,并积蓄上行的动力。

  产能的快速扩张和需求的阶段性放缓,使得2005年以来,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景气下降明显?,但内在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的行业的需求依然强劲,在经历了前期的低迷以后,从图表上看,汽车行业已连续7个月效益景气保持正增长,其中轿车特别是经济型轿车的表现尤为突出,在内外需求同时拉动下,2005年,1-9月份全国累计生产轿车211.3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在销售升温的带动下,生产商库存、经销商库存压力渐小,产能利用水平也有所回升,2006年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回升势头并带动汽车行业走出周期性谷底.电子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也已经处于较低位置并趋于稳定,且目前的库存率已降低到较低的水平.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但中国正处于住宅业高速发展期,?调控影响下2006年房地产投资的结构将更趋合理,且随着价格的合理回归和前期降价预期下积压的需求的逐步释放,2006年可能有恢复性的增长。

  第二、大部分中游投资品面临产能阶段性过剩的压力,?产能的释放和竞争的压力使得总体景气仍将下行,能源及原材料行业随着产能的增加和需求的减缓,景气也将逐步回落。

  后向连锁效果较强的先导型产业的前期回落,必然带动中游投资品行业的相继回落,原材料价格的高位运行又进一步吞噬其利润空间。从景气看,建材工业较2004年已有深度回落,其中水泥制造业各项指标已在较低水平,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虽仍维持较高景气,但回落趋势明显,,金属制品业需求减弱,库存率上升,景气指数稳步回落趋势明显,机械制造业景气年初大幅下行后呈抛物线缓升,目前位于较为稳定的稳定区域,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内生性重化工业化阶段,装备工业的快速发展内在的带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大量增加的设备投资和技术研发支出也奠定了机械制造相对稳定的基础,从周期看,中游投资品处于周期的下降通道但总体幅度不会太深。

  部分能源原材料景气目前依然保持高位,但总体景气稳中回落的趋势难以避免。

  以煤炭、电力、石油、交通运输行业等能源行业及石化、化工、有色等原材料行业为代表,前期带有明显"瓶颈"特征。自2004年,在供给"短缺"压力的推动下,这类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多数呈现景气持续回升的态势,产出、效益和价格水平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指数也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这也是2005年经济总体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目前这些行业生产能力的发挥程度多数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高耗能产业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下游行业发展的减速,加之瓶颈行业投资的大幅增加,瓶颈的制约将逐步缓解,部分以前的瓶颈甚至可能成为下一轮增长的过剩产业。能源原材料行业也将在高位趋稳,逐步构筑平缓的"抛物线"型景气周期顶部。

  部分行业的走势已有所显现,?钢铁工业由于积压的大量产能,同时面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其库存已明显增加,传导能力下降,效益景气已明显回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面临传导能力下降,库存增加的隐忧,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虽仍保持高位,但同比分别增长均有所回落。有色金属工业的景气已明显下行,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危机有所显现,景气稳中回落的趋势在所难免。

  第三、与瓶颈行业相关的部分制造业,仍将处于上升周期。

  瓶颈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与其相关的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轴承、阀门制造业、冶金、矿山设备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等,增长景气快速上升或维持在高位,效益景气处于上升态势。随着瓶颈项目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这些行业仍将持续目前的发展态势,仍将处于行业发展的上升阶段。

  第四、下游最终消费品和服务业,由于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的释放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了稳步增长的基调。

  2005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中9月份5495亿元,同比增长12.7%,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连续21个月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我国消费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随着居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收入预期的提高,消费增长的惯性也愈强,预计2006年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从效益景气看,2003下半年以来,最终消费品类行业景气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走势,各项指标都保持在稳定或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消费品和服务业仍将成为带动2006年平稳走势的重要力量,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除了受国内需求的影响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将成为影响其景气的重要内容,但高端轻工业制造中心的全球地位及无可比拟的国际比较成本优势和内需的增长决定了纺织服装业不会回落太深。

  2006年国内煤炭需求量预计为208573.1万吨,同比增加14515.1万吨,增长7.48%;增速较2005年进一步趋缓,远低于GDP增长速度。煤炭总产量也将继续减缓,预计总产量将达到21.6亿吨,同比增长4.85%。

  2006年全年电力需求为26637亿度,同比增长11.3%,电力需求增长仍然强劲。重化工业和生活消费依然是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竞价上网将导致行业利益重新分配,电网企业将明显获益,在发电市场的竞争中,大型发电集团占有一定优势。

  2006年国内原油需求的增幅将与2005年大致持平,总需求量将达到3.31亿吨,同比增长6.65%,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1.77亿吨,同比增长6.27%,与2005年6.23%的增速基本持平。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21%,达到680亿立方米。

  住房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具有投资属性,房地产投资需求逐渐凸现。目前大多数居民仍选择银行存款的投资方式。中国股市长期不景气,股市、基金、债券三大主要投资方式的表现不尽人意,住房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金融工具作用凸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行业整体低迷,MP4手机成新亮点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电磁炉国标缺乏辐射污染成隐忧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