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花西子当前的困境,本质上是流量驱动模式遭遇增长天花板的必然结果。
当花西子联合创始人飞慢在朋友圈留下“好好休息,陪伴家人”的告别语时,这场始于2023年“79元眉笔事件”的人事地震再次震动美妆行业。
继公关团队集体出走后,这位曾代表品牌在行业论坛侃侃而谈的关键决策者也选择抽身。身为联合创始人,飞慢在花西子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是与品牌划等号的存在。作为花西子线上业务体系的缔造者,飞慢主导搭建的“直播+KOL+私域”流量矩阵,曾让品牌在2021年创下54亿元年销售额的巅峰。他的离开,对花西子无疑是一记重击。
加之此前视觉合伙人文渊、首席产品官商陆等核心成员的相继离场,当前的花西子正经历着成立八年来最剧烈的管理层动荡。这种高层裂变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数据显示,2024年花西子线上GMV同比下滑21.19%,到了2025年甚至直接跌出“6·18”抖音彩妆榜前十。
这场人事地震不仅暴露了品牌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更折射出流量红利消退后新消费品牌面临的集体困境。
从“流量狂欢”到“价值重构”的阵痛
纵观花西子当前的困境,本质上是流量驱动模式遭遇增长天花板的必然结果。
细究之下可以发现,花西子的崛起路径高度依赖“头部主播+社交裂变”的组合拳。2019年,品牌方与李佳琦进行了深度绑定,使其在天猫美妆类目排名从第20名跃升至第6名;2020年又通过“苗族印象”系列在小红书引发UGC创作潮,相关笔记超12万篇。但这种模式也隐含着致命缺陷,当李佳琦因“79元眉笔事件”引发舆论危机时,品牌方也直接遭受蝴蝶效应,一损俱损,销售额在48小时内暴跌90%。
此次事件过后,新管理层试图通过“科技+线下”双轮驱动破局,却又遭遇执行层面的重重障碍。其2024年推出的“花养玉容”系列,虽强调“微流体技术”等创新,但消费者调研显示,62%的用户仍将其归类为“普通彩妆产品”。对比完美日记通过收购小奥汀、Pink Bear实现品牌矩阵布局,花西子的单品牌突围策略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前段时间的行政处罚事件更暴露出企业管理体系的深层漏洞。2025年1月,花西子关联公司因广告表述不准确被连续处罚,涉事产品包括“玉容养肤气垫”“百鸟朝凤眼影盘”等主力款。更讽刺的是,就在处罚当月,其抖音旗舰店刚入选浙江省“绿色直播间”样本。这种“合规与违规并行”的割裂状态,反映出品牌在高速扩张中丧失了对细节的把控力。当消费者发现“东方匠心”的宣传话术与实际品控存在落差时,品牌信任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花西子的困境也折射出了新消费行业的集体焦虑:当流量红利消退、资本寒冬来临,那些靠“烧钱换增长”的品牌正在付出代价。
“失速”的花西子该如何破局
面对多重危机,花西子又该如何自救?
细数诸多同行的成功案例,从“大而全”到“小而美”的回归,或许不失为一个良策。例如,参考毛戈平通过“光影美学”建立专业壁垒的成功经验,花西子也可以尝试收缩战线,聚焦“东方彩妆”细分赛道。其2024年推出的“陶瓷口红”系列,就曾通过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工艺结合,实现单品溢价300%,这种“文化+科技”的差异化路径值得深化。
此外,构建“去中心化”的创新生态也是方法之一。花西子的案例揭示了新消费品牌的典型治理困境,当企业从0到1阶段依赖创始人个人魅力驱动时,往往会导致决策过度集中化。一旦核心团队带着资源离开,留下的便是知识体系的断层。如果能够孵化出更多独立运营的创新项目,那么则可降低发展风险。
再者,从“流量收割”到“用户运营”的升级转型亦非常重要。此前完美日记通过私域流量实现30%复购率的经验表明,深度运营用户资产比获取新客更重要。花西子也可升级其“花西子女性创业基金”项目,将公益营销转化为用户共鸣点。同时借鉴观夏的“香氛实验室”模式,在线下门店增设DIY体验区,将产品销售转化为文化体验,以提升用户粘性。
综上来看,对于花西子而言,这场人事地震或许是其“成人礼”的开端。当创始人光环褪去,当流量游戏终结,真正决定品牌命运的,是对产品本质的敬畏、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及对组织能力的持续投资。
至于在经历阵痛之后,花西子能否像凤凰涅槃般重生,完成从“网红”到“长红”的蜕变,仍有待市场检验。(鞠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