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6月,一场由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头部品牌发起的充电宝召回风暴席卷全球,涉及超200万台产品。
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更成为充电宝市场从“低价内卷”转向“品质竞争”的关键转折点。
日前,民航局紧急发布“3C禁令”,安普瑞斯电芯供应商也因原材料违规被推上风口浪尖,消费者对充电宝安全的信任更是降至冰点,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构。
技术缺陷与低价内卷的双重绞杀
在此轮召回公告中,多个品牌明确表示直接导火索是电芯安全问题。罗马仕召回的49万台充电宝中,问题根源指向电芯原材料来料缺陷;安克创新召回的71万台产品则因供应商擅自变更电芯材料,导致隔膜绝缘失效。
业内专家指出,从技术层面来看,电芯作为充电宝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占比超过60%,且电芯的材质优劣价差可高达30%。这种成本差异直接导致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铤而走险。
据报道,罗马仕20000mAh充电宝的价格之所以能从2021年的140元腰斩至2025年的69元,就是因为使用的电芯厚度从0.8毫米减至0.6毫米、隔膜材料从陶瓷涂层改为普通聚丙烯,从而压缩成本。
从市场层面来看,低价内卷也导致了“供应链失序”。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目前白牌充电宝价格已下探至30-50元,部分产品甚至低于基础物料成本。这种“自杀式定价”迫使供应链层层压价,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此外,3C认证的滞后性更是加剧了危机。据统计,目前市面上未获3C认证的充电宝占比仍高达35%。
当罗马仕、安克创新的召回公告与民航局的禁令同时登上热搜,充电宝行业终于迎来“安全觉醒”时刻。这场危机不仅撕开了低价内卷的伪装,也让品牌遭受信任危机,更暴露出了技术缺失与监管滞后的深层矛盾。
行业变局引发多重升级与市场重构
眼下,这场召回潮在国内市场已涉及超百万台充电宝,此次危机正在重塑行业的竞争规则,充电宝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权威预测,全球便携式移动电源市场正步入稳健增长轨道。2020年,该市场规模为3.3亿美元,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攀升至4.74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户外运动、长途旅行等场景对移动电源需求的不断释放。而且,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移动设备功耗的增加,便携式移动电源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当前核心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小米、安克、罗马仕、三星、ZAGG等品牌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4年天猫双11的充电宝销售增速榜单显示,罗马仕以惊人的增速位列榜首,成为市场黑马。安克、倍思、小米、绿联等品牌紧随其后,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在单品销量榜单中,小米凭借10000毫安的大功率充电宝夺得第一,绿联则位列第二,进一步凸显了头部厂商在单品销售上的优势。进入2025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京东618战报显示,小米旗下的酷态科在充电宝品类成交额排名第一,彰显了小米生态链的强大实力。
然而,此次召回危机必将引发行业“地震”。接下来,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或将在新一轮监管收紧中面临更大淘汰风险。尤其是随着3C认证强制实施、生态整合加速,整个行业也将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综上来看,对于消费者而言,以后选择充电宝的标准必将从“容量越大越好”转变为“安全、技术、生态”的综合考量。对于品牌而言,唯有坚持技术创新、严守安全底线、构建生态壁垒,方能在千亿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相信,当行业洗牌尘埃落定,那些真正以用户安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品牌,终将会赢得市场和民心。这场危机虽然带来了阵痛,但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鞠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