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亿方便面市场进入到了一个博弈期。
今年以来,白象方便面的营销动作不断。从首次登上央视春晚,到在热门直播间“肥娟小吃”中积极互动,再到推出一系列具有“网感”的网红新口味,白象似乎正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方便面市场的传统格局。
近日,白象又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其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华南生产基地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投产。该基地是白象食品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到11亿元。
河源工厂的建设对于白象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其承担了开拓华南市场、保障产能供应的重要使命。据悉,这一工厂将主要生产方便面、饮用水、速冻和电商产品等,是白象所有工厂中产品类型最全、工业化程度最高、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工厂项目。其中,方便面项目设计了12条线,预计生产袋装面2160万箱,桶装面3780万箱。这一产能规划不仅满足了华南地区的市场需求,也为白象未来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1997年创立以来,白象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2个生产基地,设立了20余家分公司,拥有100余条生产线和200多万个销售终端,产品覆盖全国。近年来,白象明显加强了对南方市场的开拓力度,先后在湖南、江苏等地进行了布局,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此次河源工厂的投产,无疑也将进一步助力白象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在南方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除了持续建厂,白象方便面的“进击”还体现在更多维度上。
虽然与康师傅、统一两大巨头相比,白象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近年来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白象正在努力缩小这一差距。
比如,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健康需求和猎奇口味,白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出了主打健康营养的“汤好喝”系列产品线,以及香菜面、香臭面、折耳根面等新奇口味产品,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此外,在渠道上,白象也积极借助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营销事件,重塑了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并向电商引流。
数据显示,2024年康师傅和统一的市场份额均呈同比下降趋势,而白象却逆流而上,同比上涨。相信随着白象华南生产基地的投产,方便面江湖或将硝烟再起。
近年来,千亿方便面市场确实进入到了一个博弈期。
当前,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中小玩家”的格局。康师傅凭借强大的产能基础、渠道布局和品牌力,稳坐方便面老大宝座30余年,市场份额高达45%;统一虽然仍是行业老二,但市场份额已下降至16%左右,面临白象等品牌的强劲挑战;而白象则在2023年成功超越今麦郎,以12%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三;今麦郎暂时以10%的占比位居第四。
此外,日清、五谷道场、阿宽食品、农心等品牌,也都找到了各自的舒适区,盈利能力不容小觑。
目前来看,方便面市场的新旧势力交锋日益激烈。传统巨头如康师傅、统一等,凭借品牌力、渠道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继续稳固市场地位;而新势力如白象、阿宽食品等,则通过产品创新、流量运营和跨界合作等方式,快速崛起并挑战旧有格局。这种交锋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更体现在产品形态、营销策略和消费者体验等方面的全面竞争。
在方便面市场的大格局之下,中小品牌和跨界者也都在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一些类方便面的新产品,如方便米线、方便粉丝、粉面菜蛋和螺蛳粉等,成为近几年方便面以及方便食品行业的焦点。它们不仅丰富了方便面市场的品类结构,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多样化口味和便捷性的需求。同时,这些新势力还通过新渠道和新打法,倒逼传统巨头加入新的市场竞争中。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方便面行业将继续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高端化、健康化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跨界融合、场景拓展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众多行业参与者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和实践,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鞠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