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致美斋以集传统、艺术、时尚于一体的新方式传播老字号品牌声音,焕发新活力
酱油是粤菜的点睛之笔。白切鸡、酱油鸡、肠粉、煲仔饭等老广美食,一旦没有酱油,都会黯然失色。而在酱油酱料这个朋友圈里,有着400多年履历的“老大哥”——致美斋,最为广东人熟知。
早在1992年,致美斋就被国家贸易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近年来,致美斋主动走出老字号的舒适区,持续保持探索精神与创新动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品牌转型,使老字号品牌焕发新活力。
古训酿就百年酱香
致美斋商号始于1608年,因其用料考究、品质上乘,酱料生意日渐兴旺。到了清嘉庆年间,致美斋更是成为了我国四大名酱园的杰出代表。
如今,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棠景街,是广州岭南商旅集团属下重要战略业务单元之一,也是广州最悠久的食品品牌。致美斋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设备生产的酱油、食醋、调味酱以及蚝油等产品闻名遐迩,目前生产有200多个规格品种。其中,“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先后被广州市、广东省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水致纯、选粮致精、工艺致正、酱品致香、待客致诚、味道致美”,这是致美斋百年来的经营古训,也是“致美斋”名称的由来。
这24字真言,字字蕴含深意。为保持“用水致纯”,考虑到珠江水水质不稳定,致美斋曾自行掘井取水。为保证“选粮致精”,致美斋选料都经过严格筛选,酱油一概采用北方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甜醋必须选用立秋前的嫩姜为姜胆。为保障“工艺致正”,致美斋不惜重本从全国广纳贤才,如浙江的浙醋师傅、阳江的豆豉师傅、增城的榄角师傅……数百年来,致美斋谨遵古训,一如既往保持高质量出品,为擦亮企业的招牌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未至其门,先闻其香”,凡是经过文德路致美斋老店的街坊,均能闻到甜醋、酱油的香味,这也成为了老广特殊的集体回忆。
致美斋于1608年创建的店址,就位于如今的文德路。随着城市发展更迭一度被拆除,几经波折,老店回迁原址,并营业至今。
致美斋老店十分显眼,门口朱砂红的大包柱镶上铜制的《古酱园工艺图》,描绘了调味品制作的传统流程,古色古香。老店分上下两层,一层入口处,左右两边分别有书写在木片上的《致美斋记》和《致美斋味之道》。店内货架摆放着大坛子及各类调味品,琳琅满目,颇有怀旧气息。二层则布置成一个酱文化博览厅,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展示百年酱文化。
如今,这家老店的作用不仅仅是卖产品,更是成为了致美斋品牌推广和形象宣传的窗口,不少游客经过都会进去打个卡。
老字号搭上时代快车,焕发新活力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致美斋,缔造了“食在广州”的先决条件,其生产的广式调味品也一直紧紧抓住老广们的胃。但如今物质丰盛,人们嘴巴越吃越刁,保持品质不变之余,致美斋一直致力于与时代接轨。
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周晓炜介绍,这些年来,致美斋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花样繁多的酱料,就为粤菜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如在番茄酱的基础上,致美斋结合广东人的口味加以改进,研发出番茄沙司,如今已成为致美斋的畅销产品之一。
“鲍鱼汁也是我们首创的产品,它在蚝油和海鲜酱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大家常常吃到的鲍汁扣鹅掌,就是我们酱料在创新推动下研发的菜式。”致美斋技术研发人员自豪地介绍说。
在致美斋,记者除了看到传统玻璃瓶包装的酱料外,还看到不少漫画风格的新包装。
除了口味的改良创新, 致美斋在品牌的调性设计、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等方面也动作频频。其开设的年轻系列,包装设计以国潮风为突破口,针对单身人士、小两口等年轻人群,推出主打经典酱料的立式袋卡通设计。周晓炜介绍,这种新包装的酱料,受到了不少年轻家庭的青睐。
不仅如此,致美斋还主动走出老字号的舒适区,积极拥抱新媒体,联合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KOL(即关键意见领袖),为致美斋产品进行“种草”传播。其中,致美斋主导策划的《致美生活》直播节目,就联合了广州其他非遗老字号品牌,将非遗技艺带进了直播间,创新非遗传播方式,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200万,反响良好。
致美斋以集传统、艺术、时尚于一体的新方式,传播老字号品牌声音,焕发新活力,赢取了新市场。
目前,致美斋正同步推进以“新目标、新技术、新形象、新模式、新平台”为引领的阳西生产基地建设。该基地主要用于生产酱油、食醋、蚝油、复合调味料等产品,规划年产能15万吨。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造成老字号示范性调味品生产基地之一,为南派酱油文化中心注入强劲动能。(记者谭超 通讯员张楚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