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工,这个魔幻的词语应该是大多数品牌在疫情期间最想听到的话题。可到如今商场真的在渐渐复苏复工后,各大品牌商似乎并没有期待中的那样兴奋。
突如其来的“疫”考让不少行业乱了阵脚,零售行业尤甚。如今,在举国上下的防疫措施过后,局面有效得到了控制,而摆在各品牌商前的问题,也由疫情期间如何活下去的问题,进而转变成复工后如何快速弥补数月的损失。
复工,这个魔幻的词语应该是大多数品牌在疫情期间最想听到的话题。可到如今商场真的在渐渐复苏复工后,各大品牌商似乎并没有期待中的那样兴奋。《新商网》在了解到相关信息后,发现商场和品牌方两者之间的矛盾点大抵出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01、缴租
2月底,在沉寂了将近一个月之后,全国不少商场宣布陆续复工。而就在准备复工之时,不少商场的入驻商户便收到来自商场方的催租信息。
疫情期间,“万达老大哥”带领全国地产集团来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免租行动,让品牌方感受到了来自甲方的满满诚意。面对这场战“疫”,甲乙双方必须站在统一战线。毕竟,黑天鹅事件出现的连带反应会波及深远,一旦这股利益链条出现断裂,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得不偿失。然而,就在这场战役的尾声时刻,商场的催租行为寒了部分品牌的心。
站在品牌方,多数人会觉得经此一役后,账面上的现金流已经消耗殆尽,自身也已身负重伤,如果此刻再加上一道枷锁,只会让自己更加负重前行,这样一来,品牌何时恢复元气,都成待命题。
而站在商场方,一月不收租金,像万达将减少的是几十亿的入账,其他地产方也都面临不小的现金流入账压力。之所以要讨论这个话题,重点在于房地产行业就是尾款难收的典型代表。据相关资料表明,资金无法回笼,让万科、万达的负债率一度高达80%以上。而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地产方需要现金流的原因。
面对这种双方都“委屈”的局面,其实重点还是在于甲乙双方的沟通态度。疫情还没结束,就意味着战役仍在继续,地产方和品牌方的利益捆绑体属性也让彼此还需站在同一战线。那么双方如何坐下来诚恳交谈,远比当下催交租金来得更为实在。
02、鲜少人流
流量,代表了品牌曝光度,一定程度上也带给商家更多信心。
商场虽然宣布复工,但因为疫情的原因,电影院、餐饮店等带有聚集性质的品牌类型暂时还未开工。再加上疫情期间带给大众的过度防范心理还在持续,民众进出商场的意愿还不强烈,所以不少商场出现了全场品牌员工人数多于商场一天人流的“尴尬”现状。
看到这“惨不忍睹”的商场现状,不少品牌商纷纷打起退堂鼓。在他们看来,复工反倒变得不那么迫切了。
一旦复工,不仅需要正常支付员工薪资,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跟商场交谈能否持续免租的筹码。
03、筹备复工所需物资
日前,微博中爆出企业复工后,发生聚集性疫情。据不完全统计,刚复工12家企业就有15人确诊,18人传染,514人以上被隔离!
复工带来的高风险,让个别企业为疫情后续复工企业敲响了警钟。而这,也督促商场复工必须保证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
因此,不少商场中规定,入驻商户必须配足额温枪、员工口罩之后才能申请复工。如果放在平时,品牌购买一把额温枪不在话下,面对当今这个档口,能够以合理价格购买一把额温枪,成为奢侈。动辄三百多的价格,如果是几十家的连锁品牌,那么这又是一笔巨款。
不少品牌对于商场的措施表示异议,他们认为,进入商场前就要测一次体温,再加上现在各小区出入都要测量体温,为何还要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04、总结
就在全国各地商场和入驻商户之间的问题还在你来我往之时,杭州大厦日前开业的一条新闻刷爆杭州商圈。该文表示,“杭州大厦恢复营业,五小时销售额破1100万”。不过从文中查阅内容后发现,这里的销售额包含了导购员在线上销售的部分。
杭州大厦复工当天
当然,杭州大厦代表的更多是奢侈品,一定程度上对于普通的百货商场不具参考性。另外,就针对线上下单是否应并入商场系统,《新商网》此前在“商户自建微信群做销售自救,是否应入商场系统”一文中,已经进行了探讨。那么在此,《新商网》就不再做过多赘述。
面对第二个14天的结束,全国不少地方出现连续十几天无新增病例情况,相应地,也开始在逐步放宽出行政策。但要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还未结束,拐点也尚未到来,商场虽然在有序复工,但摆在各入驻品牌前的难关还在等待着各位的解答。
一些品牌方表示,“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复工,等待政策进一步松动。”当然这其中的政策松动可能包含了房租进一步减免,也可能包含了不再准备复工物资。但在笔者看来,这也不是万全之策。
众所周知,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网络时代,由它延展出的一举一动,包括每天的病患增长数量、死亡数量,都在通过铺天盖地的新闻砸向亿万大众。没有了非典时期的信息闭塞,搬给人们的是一种末日世界将要到来的窒息感和恐惧感。
虽然我们始终坚信病毒有一天会被压制下去,但是人们在此一疫中所受到的创伤,仍需长时间的愈合。而现在不断的复工信息,就是一剂良药,在一定程度上它带给大众的是一种信心,它肩负的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日出的曙光使命。而这也跟《人民日报评论》发表的推文中如出一辙,“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
再次拉回文章最初想要探讨的商场和入驻商户复工难的矛盾点上,其实还是要回到甲乙双方的合作初衷上,如何两者更好联手打赢这场漂亮仗?如何将两者损失降到最低,让共同利益最大?这才是双方需要坐下来诚恳交谈的核心话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