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中梁地产来说,这已是其一年内两度更换CFO了。在业内人士看来,CFO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外部杠杆使用、资本运作、风险管控等等。频繁更换CFO既显示了中梁地产当下规模急速扩张中对于资金的渴求,也使其资本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原标题:中梁地产一年两换CFO 融资渠道亟待多元化
中梁地产一年两换CFO
2018年1-4月份,中梁地产耗资284亿元拿地1172万平方米,接近去年全年。
近日,中梁地产爆出赴港IPO计划正在推进后不久,其CFO(首席财务官)罗俊辞职的消息就接踵而来。据媒体报道,罗俊已于日前辞职,或加盟中南置地。
对中梁地产来说,这已是其一年内两度更换CFO了。在业内人士看来,CFO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外部杠杆使用、资本运作、风险管控等等。频繁更换CFO既显示了中梁地产当下规模急速扩张中对于资金的渴求,也使其资本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CFO任职未过半年便离职
对于罗俊离职的消息,中梁地产并未给予回应,但是从市场动向来看,已是板上钉钉。虽然有接近中梁地产的人士表示,这是正常的人事变动,但任职未过半年就离职,且是CFO这样的高管位置,仍显异常。
去年11月份,中梁地产从泰禾集团挖来首席财务官罗俊。据泰禾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罗俊拥有经济学硕士的学历背景,曾历任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高级经理、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财务总监、副总裁等职,在泰禾期间任职投资董事、财务总监等职位。原本到2019年9月的三年任职周期,提前终止。可以窥见,中梁地产对于财务人才的急切程度非同一般。
事实上,罗俊之前,中梁地产也曾将绿地香港首席财务官游德锋招致麾下,但是任职周期同样不过半年时间。一年内两度更换CFO,这对于正在上市关键期的中梁地产来说,很具想象空间。
作为房企排名TOP30中唯一一个未上市的房企,据公开消息显示,中梁地产港股上市正在推进中,如进展顺利将于年内登陆港交所,迟一些预计于明年初完成上市。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情况下,财务官的更换,更多是资金本身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当下的快速扩张、高周转、风险管控、负债管理等需求,至少证明这些方面的压力很大。
无论是游德锋还是罗俊,都足以看出中梁地产在规模扩张上需求更大的资金支持。
近两年全速扩张
从浙江本土房企到全国化房企,中梁地产的黑马史也不过两年时间。
据克尔瑞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这家诞生在温州的房企销售额仅过了30亿元,2015年销售规模是168亿元。2016年是中梁地产的爆发之年,销售额实现翻番,达到336.8亿元。2017年,中梁地产再爆发,实现销售额757.9亿元,排名更是一路上升,位于房企TOP200中的25位。
快速增长下,中梁地产展现出了更大的野心。去年7月,中梁地产在半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透露,公司在内部提出了2021年实现3000亿元的新目标。不过,后续的公开宣传中,中梁对外以“千亿”为口径——2021年将实现1000亿元销售额。
对房企来说,竞争无非三点:土地、人才和资金。过去几年,中梁地产挖角各大房企。仅2014年,中梁一口气引进四五百人,员工人数直接翻了一倍多。
在土地储备上,中梁的拿地速度与规模更为迅猛。据中梁地产官网显示,在2015年中梁地产共录得21宗地块,拿地金额达到93亿元;2016年共耗资246亿元拿下了68宗土地。而2017年,据克尔瑞数据显示,中梁拿地金额294亿元,新增土地建面921万平方米。2018年1-4月份,中梁地产就已经耗资284亿元拿地1172万平方米,接近去年全年。
融资渠道亟待多元化
大量拿地、高速扩张,不仅需要大规模资金,对于企业的资金链条更为考验。对中梁地产来说,缺少低成本的上市融资平台,犹如了少了左膀右臂中的一个。再纵观它的其他融资渠道,也颇为受限。
据了解,在中梁各地的项目中,出现了中信信托、安信信托、万向信托、上海爱建信托、四川信托、中航信托和陆家嘴信托等多家信托机构的身影,其对于信托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当下,信托融资不仅成本高,且受监管部门严格管控,很难有大的发挥空间。
中信建投地产分析师陈慎表示,当下,股权融资关闭,债权融资频频时紧,房企能选择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少,相比于国企、央企和大型民企,压力最大的是处于500亿-1000亿元规模的中型房企,想冲又没有非常多的渠道,只能加杠杆。
无疑,在内地IPO对房企迟迟难以松绑的情况下,海外融资平台的搭建是中梁地产规模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路径。因此,在CFO这个岗位上,中梁地产需要的应该是对于资本运作擅长的财技高手。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只要定价合理,中梁地产港股上市没有太大问题。“在香港上市,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定价博弈的问题。”
此外,另一个让中梁担心的问题是,重仓布局三四线,未来会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