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售业持续低迷,百丽的表现虽不够出彩,但其竞争对手的表现亦不抢眼。曾经享誉全国的达芙妮,销售连年下滑,深陷亏损泥潭。其他知名鞋业公司如星期六、奥康和红蜻蜓等也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尽管它们不像达芙妮那样亏损,但销售压力很大。毕竟百丽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获利能力方面,都是这些对手的好几倍。如果注定传统鞋服企业终将消亡,那百丽看起来也能多撑数年吧?
2017年7月28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百丽)悄然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百丽以协议安排方式提出的私有化建议,于2017年7月25日(开曼群岛时间)正式生效。舆论为之哗然,唱衰百丽的声音不绝于耳。难道百丽的退市就是宣告失败吗?
退市≠衰败
诚然,最近几年百丽的表现差强人意,尽管百丽的董事会接受了私有化建议,但仅凭这些并不能证实百丽的衰败。
1.百丽的真实经营现状
销售持续下滑和入不敷出是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状况不良的重要指标。显然,百丽两者皆不是。
这几年,鞋服市场需求一直萎靡不振,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作为传统鞋服企业的百丽若能幸免才是怪事。主业自有品牌鞋类业务销售下滑拖累总销售增长滞缓,利润大幅跳水。这种情况下,关闭销售网点以减少损失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百丽依托运动服饰业务依然实现了自2007年香港上市以来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至今未出现亏损。资产负债率仅为16.13%,手握35亿港币现金的百丽,无论如何都难以和“衰败”两字产生联想。
2.业绩完爆同行居首位
零售业持续低迷,百丽的表现虽不够出彩,但其竞争对手的表现亦不抢眼。曾经享誉全国的达芙妮,销售连年下滑,深陷亏损泥潭。其他知名鞋业公司如星期六、奥康和红蜻蜓等也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尽管它们不像达芙妮那样亏损,但销售压力很大。毕竟百丽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获利能力方面,都是这些对手的好几倍。如果注定传统鞋服企业终将消亡,那百丽看起来也能多撑数年吧?
3.贱卖的指控难以信服
外界诟病说百丽被贱卖了,理由无非是百丽曾在2013年市值登顶1500亿港元,结果却以低于上市首日时的市值670亿港元的531.35亿港元被卖,缩水近1000亿港元。
事实上,以曾经的最高市值与现今的卖价对比并不科学。每股市价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预期所给出的一个心理价格。当投资者不看好公司未来时,市值自然会大幅缩水。百丽曾在2016年年底每股跌至4.23港元,虽在2017年后略有回升,但在2017年4月18日暂停买卖之前一直在5港元上下徘徊。
所以,买方提供的私有化价格6.3港元/股并不能算贱卖。此外,根据2016年年报披露,百丽资产总额为310.55亿元人民币,低于531.35亿港元(以1港元=0.8501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如果再剔除应付贸易账款和短期借款等负债,百丽的可用资产更低。总而言之,百丽531.35亿港元的成交价并不能算贱卖。
自我救赎实属无奈
既然百丽还未到破产边缘,为什么愿意接受私有化建议将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交给他人?
1.快时尚趋势下的厄运
快时尚成为鞋服市场的一大趋势。商海沉浮多年的百丽CEO盛百椒很早就感知到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可惜他只看到了表象而从未理解快时尚究竟需要企业提供怎么样的产品。
所以,百丽率先创建的电商平台“淘秀网”(后改名为“优购网”)虽在前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作为百丽的销售渠道之一,优购网并没有能力去改变百丽自身产品缺乏个性设计和生产周期较长等弊端。
2.主业恶化了整体盈利
发展自有鞋类品牌一直是百丽的工作重点——只有如此,百丽才可以不必受制于人且盈利可观。在2007年上市后,自有鞋类品牌营收一直占公司营收50%以上,但2014年后就发生了变化,到2016年自有鞋类品牌只占到公司营收的40%,拖累了整体盈利情况。
为应对投资者的质疑,在自有品牌鞋类产品营收提升无望后,百丽只能寄希望于加大品牌的代理力度。一边减少自营品牌鞋类零售点,一边却加大运动和服饰零售点。非主业承担了弥补主业亏损和增长的重任,这显然不是百丽所期望的。
3.决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岁月不饶人,英雄终有迟暮时——出生于1935年的百丽集团创始人邓耀早已步入耄耋之年,也逐渐退居幕后,而独挑大梁的盛百椒也已不年轻。盛百椒在业绩说明会上承认“年届65岁的自己不会用电脑”,无怪乎他心生退意,默认了“能力及价值观上难以再为公司带来大贡献”。
重振雄风会有时
百丽私有化已尘埃落定,其创始人邓耀和CEO盛百椒也套现离开了决策层。被交给投资机构的百丽是否能重振雄风,其实概率很大。
1.私有化实为转型前奏
邓耀和盛百椒接受高瓴资本和鼎辉投资向百丽提出的要约收购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邓耀说过:“启动转型是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要让公司基业长青,目前是进行根本性改变的合适时机。
基于联合要约方的长期承诺与投入,我们认为新的安排能够让联合要约方的优势资源结合新一代管理层的干劲,带领集团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确保私有化顺利进行,盛百椒也曾公开承诺“自己将再工作两、三年,希望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公司顺利转型过渡”。
私有化后,占30.5%股份的于武和盛放领衔的管理层财团也将为百丽私有化的顺利过渡保驾护航。要知道,于武和盛放在鞋服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且都是公司的老将,对公司了解甚深。盛放与盛百椒是叔侄关系,想必私有化的进行不会遭遇太多阻碍。
2.“白衣骑士”值得期待
以57.6%股权掌握公司控制权的高瓴资本是亚洲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先后投资过美团、京东、摩拜单车和地平线机器人等。通过其投资的项目可以看出,高瓴资本关注的是标的未来价值,不会因为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收益。对于新消费模式,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也明确表态“帮助百丽国际在充满挑战的零售市场环境中推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转型,从而重获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持股11.9%的鼎辉投资是中国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投资领域十分广阔,包括蒙牛、美的、奇虎360和晨光文具等。同时,鼎辉投资也是一家注重长期绩效的投资公司,其核心理念就是“为投资人、被投企业不断创造价值”。两大“白衣骑士”资本在高科技领域的丰富经验将为百丽新模式的摸索提供经验支撑。
3.线下网点成崛起关键
百丽虽然在新消费趋势下因未能顺利转型而陷入发展瓶颈,但其赖以壮大的根基依然存在。这其中最让人垂涎的莫过于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点。体验经济时代,面对面的交流更能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善加利用百丽的线下渠道,电商的威胁不足为惧。
为了生存,百丽选择了一条由上至下的激进变革之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如今我们还不曾看到百丽私有化后的成果,无法定论这种壮士断腕的方式是否正确。但就冲百丽这份一往无前的决绝,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定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