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000颗水晶点缀的蓝色礼服、梦幻璀璨的水晶鞋……电影《灰姑娘》里,经典童话场景真实再现,美到极致。
瑰丽电影的背后,站着一个著名品牌——施华洛世奇(Swarovski)。这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水晶品牌,年营业额超20亿美元,也是奥地利首屈一指的富豪家族。历经五代,如今,这家古老而神秘的公司仍保持着家族经营方式,把水晶制作工艺作为商业秘密代代相传,独揽与水晶切割有关的专利和财富。
时至今日,施华洛世奇=水晶,这一定式几乎尽人皆知。然而历经百年,其水晶生产的秘方依然是神秘至极。
这个秘方,或许就是施华洛世奇家族能够持续璀璨的原因。
世纪远见——为保发明不惜背井离乡
波西米亚——这个坐落在曾经辉煌的奥匈帝国中的水晶王国,就是丹尼尔·施华洛世奇的出生地。1862年,他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丹尼尔从小就与水晶、玻璃做伴。其父亲与当地大多数从业者一样,经营着一家水晶切割小作坊。耳濡目染下,丹尼尔的宝石打磨功力也逐渐提升。自此进入水晶加工这一传统行当。
丹尼尔成长的年代,正好是人类工业文明发生巨变的年代,年轻的丹尼尔也顺势而为,想为传统水晶加工业注入一些新鲜血液。
彼时,西门子在186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动机;爱迪生在1879年通过1600种材料的实验终于完成了电灯的发明,二者共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电气革命。
21岁的丹尼尔受到启发后,准备将电气化引入水晶的加工制造。他与其姐夫一同成立了珠宝公司。经过潜心研究,终于成功发明了用于切割水晶的电机。与传统手工加工方式相比,自动切割机大幅提升了生产速度与精准度。当然,鹤立鸡群的丹尼尔意识到了危机。
人怕成名猪怕壮——丹尼尔在波西米亚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明白,这里已经无法久居,否则低廉的模仿必将纷至沓来。
1895年,丹尼尔和弗朗茨·魏斯、阿曼德·考斯曼创办了施华洛世奇公司,他们把厂址选在阿尔卑斯山奥地利一侧的瓦腾斯。这里不仅有足够的水源带动水晶加工机器运转,也远离他们的竞争对手,避免别人偷取他们的技术和设计,且交通便利,方便抵达水晶制品需求量极大的时尚之都巴黎。
此时,丹尼尔的水晶帝国已是雏形初现。然而水晶的存量毕竟是有限的,这一自然属性限制了丹尼尔的野心,因此他开始打算“逆天而为”——生产人造水晶。
创新无限——衣住游玩无所不包
丹尼尔从1908年开始试制人造水晶。他和三个儿子建造了一个实验室,花3年时间设计制作了融化炉。1913年,施华洛世奇开始大规模生产自己的无瑕疵人造水晶石,这些水晶及宝石产品很快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一战爆发后,施华洛世奇陷入了缺少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窘境,丹尼尔又经过两年的研制,于1917年推出自动打磨机,用来加工水晶制品。
到了20世纪20年代,欧美时尚界开始流行装饰着珍珠和水晶的裙装。丹尼尔看到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随即潜心研制出缀满漂亮碎水晶的石带,可以直接缝在衣服或鞋子上。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从此和香奈儿、GUCCI、迪奥等顶级时尚品牌以及好莱坞大片等开始广泛的合作。
施华洛世奇的产品并不限于装饰。就连用于打猎和观鸟的望远镜品牌,都很可能是“Swarovski Optik”,它源自丹尼尔长子威廉在1935年的创造。而纽约大都会剧院、巴黎凡尔赛宫的水晶吊灯都是施华洛世奇出品的“STRASS”。
到了1976年,施华洛世奇迎来另一次飞跃。当年的冬奥会在瓦腾斯小镇所属的因斯布鲁克市举行,施华洛世奇推出了一款水晶老鼠的冬奥纪念品,是设计师Max Schreck偶然利用水晶灯具部件的零碎材料拼凑出来的,晶莹可爱,十分畅销。受此启发,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小动物、花草等为主题的“银水晶”摆件产品。如今,“银水晶”系列成为施华洛世奇公司的标志产品。
这就难怪施华洛世奇的第五代传人马可斯在中国访问期间,被问到是否会像世界许多大公司一样在中国建厂时,他笑了:“一百多年来,瓦腾斯的水土成就了施华洛世奇这个品牌,我们只会在瓦腾斯的土地上续写这个神话。”
苦心经营——创造水晶帝国
两次战争洗礼后,人们的生活逐渐回归轨道,时尚行业重新焕发活力。在50、60年代,施华洛世奇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玛丽莲·梦露对约翰·肯尼迪唱“生日快乐,总统先生”时,身着的肉色Jean Louis 裙就镶着2500颗施华洛世奇钻;《绿野仙踪》里也有施华洛世奇制作的戏服出镜;奥黛丽·赫本在电影《龙凤配》以及《蒂凡尼早餐》中也使用了的施华洛世奇元素。
丹尼尔耗尽一生心血,换来了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帝国建立。1956年,丹尼尔去世。但是施华洛世奇的创新脚步并未停止。
目前,施华洛世奇家族的成员已超过150人,其中有28人在公司内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并由6人构成公司的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切割工艺秘密依然被严密地守护着,只有公司继承人才有权了解所有的内容。
由于之前在与服装行业的交好中获利颇丰,施华洛世奇在70年代又一次更新了加工技术。彼时的施华洛世奇研发出了“HotFix”新技术,让水晶可以直接附着在织物上,精确切割锆石以获得更好的仿钻效果。
正是这一创新,令施华洛世奇在嬉皮士盛行、石油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依然稳健前行。
矛盾转型——新时代的创新
一直坚持主业经营的施华洛世奇,在完成了4代向5代交班后,公司的经营方向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不禁令股东们颇有顾虑。
坚守水晶秘方的施华洛世奇家族,似乎开始寻求甩掉历史包袱。虽然这个已逾5代的家族,依旧坐落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脉的田园小村,但是这里的光景已大有不同,第5代传世人Markus Langes-Swarovski说服股东,投资了近500万重新改造施华洛世奇原本的生产园区,变成一个初创企业的合作办公区域,以这个人口8000人的村庄命名为Destination Wattens。
“科技公司可以在几个月内打断整个行业。”施华洛世奇的危机感可从这位42岁的施华洛世奇董事会主席口中得知。虽然2015年施华洛世奇的经营情况绝不老迈,达到了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但是Markus Langes-Swarovski 的决心似乎异常坚定。“我们需要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对自己下手。”
科技始终推动着商业的进步与变革,施华洛世奇的崛起也源自于对传统水晶加工的电气化改造。如果从这一层面解读,这位5代掌门人的激烈转型也不无道理。
2014年,Langes-Swarovski和他十几个管理层团队飞到硅谷,做了一次长达一周的实地考察。他们和谷歌和一些初创企业见面,包括正在制作人工钻石的Diamond Foundry和San Francisco。
施华洛世奇家族的秘方始终离不开创新二字,如今“牵手”硅谷或许是“艺高人胆大”的又一次创新。
1